更新時間:2025-10-09 20:11:31作者:佚名
4月25日,普林斯頓大學周邊的卡內基湖面出現水波,搜尋隊伍在該湖中發現了名喚為23歲、就讀于普林斯頓大學本科的青年之遺體。
那位曾獲資助進入頂尖名校的杰出學生,在失聯七日后,懷揣理想將生命永遠停留在了這個季節,盡管學府在公開悼念的信函中未透露具體死因,但極有可能是一起由精神困擾導致的自盡行為。
再次出現藤校學子因精神困境而決意離世的情況……許多知情者既感傷不已,又引發深思:
PART-01
失蹤一周的普林斯頓學生遺體被找到
又一位藤校學生失去了生命。
四月份的二十九日那天,普林斯頓大學的官方網站刊登了一則悼念信息,用來追憶即將于二零二六屆畢業的學生們。
(: )
據悉,4月19日下午左右
最后一次在校園圖書館區域露面,接著就徹底下落不明了。學校方面與公安機關聯手,展開了范圍廣泛的搜尋活動,直到四月二十五日,搜尋人員才在卡內基湖里找到了他的遺骸。

學校方面透露,該生主修英語,第二專業是創意寫作,他來自印第安納州的科里登,高中就讀于科里登中央中學,曾榮獲國家優秀學生稱號和蓋茨助學金,在普林斯大學求學期間,還成為了Sam藝術基金的新任得主
他是新學院西區的成員,喜愛乒乓球運動,加入了韓國文學社團和韓國學生組織,也為《普林斯頓日報》供稿。
(: New York Post)
許多教育工作者對他評價很高,共同表揚他品德端正,記性非常出色。他的英語授課教師凱特補充說,他讀完一本著作就能立刻記住所有內容。
簡直無法相信,如此出類拔萃、興趣多樣的人才,竟然會驟然離世,讓他的生命永遠停留在了二十三歲那個春天。
(: New 101.5)
更讓人震驚的是,《普林斯頓日報》披露, 這個人離世是該校2021年至今第六位本科生離世的情況,先前的五起離世案例均被認定為系自縊身亡,盡管校方和新聞媒體沒有公布這個人的確切離世緣由,但極有可能也和情緒困擾有關。
這件事并非僅限于普林斯頓,早先其他常春藤盟校也遭遇過多次同類情況。
PART-02
被藤校光環灼傷的靈魂
近些年,由心理困境導致選擇結束生命的哈佛等名校學生不止少數,許多令人感慨的事件,其根本原因都是心理負擔過重。
01

普林斯頓其他因心理問題自殺的學生
有消息稱,2022年10月20日,2024屆普林斯頓學生 在校園網球場后方區域被發現身亡。
默瑟縣檢察官辦公室公布的尸檢毒理學分析表明,死者體內至少殘留著59顆藥片,在其宿舍內還查獲了“記載其以往自殺念頭和企圖的筆記”。經過調查,死者的離世沒有可疑之處,也不涉及犯罪行為,其身體表面未見明顯外傷,再考慮到她曾患有重度抑郁癥的病史,最終認定其死亡系自縊身亡。
(: )
2023年1月,普林斯頓SPIA學院一名一年級碩士研究生Maura,在校外住處死亡。她讀研的第一個學期剛結束不久,大家都未曾料到,承受巨大壓力的她,最終走上了自殺的道路。
(: )
經過警方深入查證,未發現任何能證實系他殺或犯罪活動的憑據,此事最終被定性為個體自行了斷。
02
其他藤校學生同樣存在類似事件
除了普林斯頓之外,其他藤校也出現過類似令人悲傷的故事。
據統計

近些年,耶魯大學已有二十余人死亡,其中不乏學生。2015年,該校一名來自中國的學生 Wang,時年二十歲,不幸離世,外界猜測其可能系自殺身亡。
(:Yale Daily News)
Wang在離世前,于網絡平臺發布了一則令人不安的留言,此后便杳無音訊,她的朋友、同學以及家人立刻展開尋找行動。西利曼學院院長在獲知這一情況后,還專門向西利曼社區發送了通知,要求所有掌握她情況的學生直接與學院取得聯系。
過段時間,當局在加利福尼亞州尋獲了王女士的遺骸。官方透露,現場未發現任何能指向意外事件或他殺的證據,因此推斷是當事人自行了斷。
這些自殺案例反映出藤校及美國其他高校學生普遍承受著沉重心理負擔,盡管各校都設有心理輔導機構并提供援助熱線,卻依然無法有效紓解或處理他們的精神困境。
那么,藤校這些學生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心理壓力?
這些壓力的來源究竟是什么呢?
PART-03
藤校學生壓力的真實來源
01
藤校學生“優秀”背后的枷鎖
許多人渴望進入常春藤盟校,然而,承受這種榮耀的同時,必須應對相當大的挑戰,恐怕只有那些親身體驗過藤校學習生活的學子們才能深刻體會,相當一部分學生或許會遭遇以下幾種困境:
學術內卷

能夠進入常春藤盟校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學業優異者或杰出人才,在這樣一個人才濟濟的場合,難免會產生強烈的同伴競爭。
(: )
你的同輩不僅比你聰慧,而且比你勤奮,時間久了,很多人都會被迫參與惡性競爭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甚至有些同輩會強迫自己持續進修,造成長期睡眠質量不高。但即便這樣拼命,可能依然無法獲得頂尖成績,或者追不上你的同輩,部分同輩在那時就會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迷茫,慢慢累積,心理難免產生一些狀況。
家庭期待
一些學生的家庭條件并非優越,或許需要父母變賣房產才能支持他們出國深造,這種亞裔家庭中常見的“奉獻式養育”,有時會讓部分學生無形中承受巨大的負罪感,覺得唯有取得優異的學業成績,始終位列班級前列,才能補償父母的付出。
一旦學業表現未如人愿,情緒或許就會受到波及,感覺辜負了父母長久以來的養育之恩。倘若持續無法達成目標,可能會深陷自責的泥潭,進而誘發精神方面的困擾。
(: TMS & )
文化割裂
這種狀況對于眾多海外學子而言十分常見,課堂上那些涉及本土背景的笑料無法領會,團隊協作時常常被冷落一旁,節日里缺少同伴一同外出,只能獨自消磨時光,遭遇挫折和難題時也找不到合適的人傾訴并尋求幫助。
各種因素都會損害個體的心理狀態,使人覺得自己像個“旁觀者”。即便進入了令眾人艷羨的藤校,被國內伙伴及他人父母視為“理想典范”,但在異國他鄉仍感受不到融入的氛圍。
02
留學生心理健康指南

這些壓力,或許正困擾著眾多學子。若你也在其中,就必須關注自身心理狀態了,這份專供留學生心理調適手冊請妥善保存。
承認不完美是常態,拒絕優秀焦慮
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你同樣如此。需要學會包容自身的不足之處,把注意力從追求最終成效轉移到注重個人進步上來。換個思路去考慮事情,能夠有效減輕心理負擔。比如說,你某一門學科未能獲得最高等級,這恰恰說明你未來有更大的提升潛力。
(:Blog)
拒絕無效內卷
不斷進步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為了趕上他人而被迫卷入徒勞的競爭,實非明智之舉。個體在學習和領悟方面存在差異,應當確立目標,同時兼顧其合理性。與自我進行參照也是一種有效途徑,只要每次考核相較前次有所提升,便意味著取得了成就。
建立自己的社交網絡
根據自己的愛好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選擇參加1到2個社團組織,一方面有助于在個人興趣領域進行深入鉆研和進步,另一方面能夠擴大社交圈,減輕無人相伴的寂寞。許多情緒低落的現象源于長期處于孤獨環境,不要讓自己持續沉浸于形單影只的境地,當內心有煩惱時,可以嘗試向親友表達。
(: )
這些藤校學生離世的事件,不該僅僅是一則令人痛心的報道,而應當化作一面鏡子,促使人們認識到海外學子普遍面臨的精神難題。
藤校的聲譽應當是你開拓前景和認知世界的有效途徑,不該變成束縛你的困境和負擔。每個出國求學的學子都該銘記:無需刻意迎合他人期待成為所謂的“完美典范”,真實地生存,忠于本心,就是最值得稱頌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