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26 08:22:53作者:佚名
歷史沿革播出
編輯
學校初建時
南洋公學(1896-1904):十九世紀末,甲午戰爭失敗,國家危機。 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盛宣懷于1896年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秉承“自強不息,先育人才,育才必先立校”的信念。 ” 這是我國第一所集師范、小學、中學、大學于一體的學校。 一所教育體系完整的學校,是交通大學的前身。 [2-3]
商業部高等工業學校:1905年,南洋公學劃歸商業部,更名為高等工業學校。 [2]
上海郵電高等工業學校:1906年,學校隸屬于郵電部,后更名為郵電高等工業學校。 [2]
南洋大學堂:1911年11月6日,辛亥革命剛剛爆發,校長唐文治宣布:“此校從此改名為中國南洋大學堂”。 隨后他帶頭剪掉辮子,以表示對革命的支持,擺脫舊封建制度的束縛。 。 [1]
命名流量
交通部上海工業專科學校(1912-1921):1912年,學校隸屬北京國民政府交通部,更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科學校。 鐵道系改為土木工程系,電氣工程系改為電機系。 1918年3月,學校增設鐵路管理系,這是我國設立該系的開端,開創了產管結合的先河。 [4]
交通大學上海學校(1921-1922):1921年,葉公綽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時,交通部所屬三所大學(上海、北京、唐山)更名為交通大學。 學校定名為交通大學上海學校,并在全國率先設立董事會,校長也由董事會選舉產生。 選舉葉公綽為校長,張鑄為上海學校院長,凌鴻勛、張廷金為副院長。 學校在原電氣系的基礎上增設了機械系。 [5]
交通部南洋大學(1922-1927):1922年4月,因政局變化,葉公綽離開海外。 交通大學隨后分為南洋大學、唐山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三所學校。 [8]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1927年7月,南京國民政府交通部決定將南洋大學改組為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唐山大學改組為第二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改組為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考入第三交通大學。 [9]
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1928-1942):1928年,交通部為加強交通教育管理,將分立的第一、第二、第三交通大學合并英語作文,統稱交通大學。 同年10月,南京國民政府為加強國家鐵路管理權限,成立鐵道部,并將學校劃歸鐵道部管轄。 將上海、唐山、北平交通大學學校合并,統稱鐵道部交通大學,并分設上海本部和北平鐵路管理部。 學院與唐山土木工程學院。 [6][9]
國立交通大學(重慶本部)(1942-1946):1942年日軍侵占上海租界后,國立交通大學本部由上海遷至重慶九龍坡。 這一時期國立交通大學,交通大學進行了院系建設。 重慶商船學院并入交通大學,組建造船等新專業,并成立電信研究所。 學校規模不斷擴大,教學設施和規章制度逐步完善。 [7]
國立交通大學(1946-1949):抗戰勝利后,三校遷回原址。 1946年起,三所學校獨立。 上海一所仍用國立交通大學名稱,唐山一??所更名為國立唐山工學院,北京一所更名為國立北京鐵路管理學院。 [10]
設立于各地
1955年,國務院根據國家經濟建設和發展戰略的需要,決定將上海交通大學遷往西安。 [2]
1957年,分設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實行統一領導。 [12]
1959年,兩部獨立成立。 西安部分更名為西安交通大學,上海部分更名為上海交通大學。 [2] [12]
1958年,交通大學在臺灣新竹重建,并成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
1967年,電子學院改制為工學院。
1979年更名為交通大學。 [10-11]
五校一廣播
編輯
1980年8月22日至24日,應美國交通大學校友會邀請,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方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臺灣新竹交通大學均派代表出席全國交通大學大學會議在美國波士頓舉行。 第四屆美國交通大學校友會是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方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新竹交通大學代表在臺灣的首次聚會。 [10]
1984年4月8日,交通大學校友會正式成立。 會議通過的《交通大學校友會章程》稱國立交通大學,交通大學是指“目前包括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方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新竹交通大學”。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