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20 20:26:54作者:佚名
11月7日,由嘉興馬家浜文化博物館和陜西半坡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遠古回響——半坡遺址與半坡文化展”在馬家浜文化博物館臨時展廳正式啟動。 通過兩位學生與考古工作者的對話半坡文化,介紹了半坡遺址的發現和發掘過程、半坡先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知識以及半坡文化的基本特征。 展出文物99件(套)。 包括鳥魚紋彩陶葫蘆瓶、鋸齒紋彩陶壺、細頸壺、幾何魚紋陶盆、石簪等精美文物。
半坡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東郊。 1953年大規?;A設施建設中發現了大量文物,經考古發掘,確定為距今6800年至6300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半坡遺址共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數萬件,并發現墓葬、房屋、陶窯、地窖、護城河、祭祀儀式等眾多遺跡。 遺址保存面積達5萬平方米。 1961年被公布為保護區,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以半坡遺址為代表的半坡文化,距今約7000-6500年。 是仰韶文化中心分布區的考古文化之一,主要分布在關中、陜南、隴東、晉南地區。 半坡文化的典型遺址有甘肅省秦安縣大地灣遺址、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姜寨遺址、滑縣元君廟遺址、芮城東莊村遺址等。山西省。
半坡文化的村落四周環繞著壕溝,聚落排列有序留學之路,以圓形半地穴為主要建筑形式。 村邊有一個公共窯廠,村外有一個公共墓地。 墓葬排列整齊。 早期,多以單身人士入葬。 后期曾兩次多人合葬。 孩子們經常被埋在甕棺中半坡文化,通常在他們的住所附近。 陶器多為紅陶,主要器形有圓底或小平底碗盆、深腹盆、細頸大腹壺、小口尖底瓶等。紋飾有繩索。有細繩紋、弦紋、錐紋等,有的還輔以黑色花紋。 所繪圖案有寬帶、網狀、三角形、折線等幾何圖案,還有魚紋、人面紋、鹿紋、鳥紋等圖案,頗具特色。 生產工具中,石器以磨制為主,主要形狀有斧、鏟、錛、刀等。
展覽持續至2021年2月26日。展覽期間,游客可以在同一博物館體驗太湖流域馬家浜和渭河流域半坡兩種距今7000-6000年前的考古文化。 風格獨特,歡迎廣大市民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