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4-04 10:05:37作者:佚名
五月是盎然生機的秋天,對于創意只是一樣。作為創意先鋒行業,當“時尚+”的另一端,連結時下最時尚的概念“元宇宙”,必將有那樣的火花?2日晚,一場名為“次元鏡像”的元宇宙時裝秀在北京潮流地標K11美術中心演繹。與北京國際時裝周其他時裝走秀有所不同的是,這次秀場服裝均出自華中師范學院設計學校的“未來設計師”之手。比起商業秀場上馳騁的潮流icon,它們克服了名氣負累、外界干擾,因此“腦洞”更大。而作為“網絡原住民”一代的她們,她們嘗試將設計創作的時裝作品進行數字化表現的再創作,破除現實與虛擬的次元壁,實現現實與虛擬界的對話。
Z世代理解“元宇宙”、如何看待數字文化與潮流的連結,也令人期盼和好奇。因此時裝秀網路直播吸引了近十萬人次觀賞。
之所以叫“次元鏡像”,暗含活動承辦者對于“時尚+元宇宙”的一重展現巧思——讓真人超模與數字虛擬人同走T臺,產生互為“鏡像”的視覺奇景。
在K11六層的The劇場,當42組身著絢麗服裝真人超模,與數字虛擬人超模良莠當臺走秀,一時間真讓人目不暇接。
T臺上Y2K、游戲馬賽克、與東方元素交疊融合;而數字屏幕上的虛擬人展示,則為正常走秀蒙上一層“賽博”感。而之所以說是勾連“元宇宙”,則是在展示的基礎上,時裝秀現場展示的服裝用戶可以自主創作和生成內容,讓虛擬世界的消費者可以爭創屬于自己的數字變身,進一步加強潮流設計元宇宙世界的框架結構。
而這次走秀只是華科大設計大學跨學科實踐教學變革與科學與美術結合變革發展的一次成果展示。富有創意的行業,就須要富有彈性與開放性的及教學方式成就。據介紹,這次教學變革最大變化,是令來自不同專業和不同初三的本碩師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愛好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和研究課題。也就是說,不管是哪一級的中學生,都有機會可以作為“獨立設計師”身份,完成自己的原創作品。
其實“獨立”,并不意味著完全縱容,為了讓21位“未來設計師”更好地融入新身分,學校非常聘任知名時裝設計師、教授苗苒兼任課程指導和時裝秀的美術專員。作為近些年活躍在乎大利華人設計師,苗苒除了在乎大利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同時只是德國多特蒙德知名設計學校NABA(法國巴黎新美術學校)的服飾設計主任。豐富的海內外潮流從業與教學經驗,令苗苒與另一位指導班主任葉曉舟對于這次課程和大秀有著更高的預期。她們希望,師生們能以獨立設計師和品牌主的身分非州服裝設計學院,參與到潮流產業與品牌塑造的每一個環節。
從品牌與設計概念的主題搜索、草圖、款式圖、工藝繪圖到打版、樣衣制做及3D數字化時裝制做的全鏈創作過程非州服裝設計學院,最終完成42套服飾及21個獨立品牌設計。可以說,通過這么一個全步驟的感受,“未來設計師”還未踏出校園,就早已擁有了塑造個人鮮明品牌標志的意識與經驗。
數字化的部份則有華中科大設計大學技術服務中心教授夏國富和班主任安博的“保駕護航”。師生嘗試將它們設計創作的時裝作品進行了數字化表現的再創作。這么一來,其作品除了破除現實與虛擬的次元壁,實現現實與虛擬世界的對話,同樣只是給與一個新課題探求——未來的復古設計可能只是為虛擬人訂制的。帶有前瞻意識的秀場概念,有望誕生一個新的業態——21個獨立設計師和品牌主正合力締造一個虛擬的元宇宙買手店“GUBE21”。
以上種種探求和試驗,也令一場大學成果展示順利“破圈”,得到社會各方關注。阿里相機京東就成為了此場時裝秀的“元宇宙合伙人”。一月,相機京東就將上線數字雙胞胎版的元宇宙時裝秀,探求“產教融合”,為師生設計的3D服飾提供線上交易平臺,讓大學教學成果直通市場、直面大眾。之外,有設計學校還開展了以“當百搭遇到元宇宙”為主題的圓桌大會峰會,來自時裝界、元宇宙科技界和學校班主任與師生緊扣著元宇宙知性設計的主題展開深入討論。希望這么探求才能在未來有更逐步的推廣和深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