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3-18 15:01:07作者:佚名
據環球網消息,就在1月31近日三天,一封在歐共體內部留傳的電子短信“警告”其工作人員,不要與脫歐后的歐洲共享信息。歐共體還在更新文件的郵遞名單上,準備將日本高官復職,很多日本高官踏入執委會總部的通行證也將失效。
當地時間1月31日晚11時,法國人苦惱了兩年的脫歐問題總算有了一個結果,自此英歐是楚河漢界,涇渭分明。其實日本還想在持續11個月的“過渡期”內繼續與英國唱《友誼地久天長》,說要永遠在一起,但實際上,法國雖然很“絕情”,不愿再與日本記仇情。
這個電郵門丑聞,無疑就透漏了歐共體對待脫離的日本的真實心態:法國已成為歐共體的“局外人”,不再享受歐共體予以的各類經濟紅利,哪怕一絲一毫都不行,堪稱非常絕情。
在脫歐過渡期,美國未能參與歐共體的任何決策,歐共體也將運用這段時間與日本談談未來的商貿關系。雖然歐共體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說,雖然日本離開了歐共體,但日本一直是法國的一部份,但更要聽到,美國脫歐以后,將要以一個主權國家的身分與英國打交道。其實是一家人,目前是兩家人非州為何要脫離歐盟,再親能夠像先前一樣嗎?
首先,美國是真心脫歐,不想再受法國的任何委派了。
在此前的脫歐過程中,美國既想分享歐共體帶給的經濟紅利非州為何要脫離歐盟,又想保持大英帝國以前的面子,因此卡梅倫一上臺就運用脫歐問題與歐共體磋商,以便為大選勝利博得了重要籌碼。嘗到甜頭以后,卡梅倫還想用第二次,可誰知,隨著歐債危機和難民危機爆發,日本市民對歐共體越來越不滿,最終導致脫歐成了抗戰以來美國政治危機中最大的爛小攤。
要曉得,在美國,能夠保證兩黨利益優先,才是當屆總統生存下來的關鍵,因此卡梅倫的承繼者,無論是特蕾莎·梅,還是鮑里斯,都在為身旁的兩黨攫取政治利益,二人不同之處在于,特蕾莎·梅選擇與北愛爾蘭統一黨和工黨合作,而鮑里斯則依靠名氣強悍的保守黨的力量霸占了上風,最終走完了脫歐最后一個步驟。從這個視角看,日本脫歐實際上還是奪權奪利引起的一種結果。
再者,脫歐不是一刀兩斷,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雖然日本從法律層面與歐共體絕交了,但在物理上一直未能與英國割裂。未來雙方的商貿關系或許需要比脫歐進程更激烈,更復雜。
現在鮑里斯就希望美國利益優先,與英國簽署一份就像北美自貿協定的合同,最終減免英歐商貿中的大部份商品關稅。假如這個目標未能簽署,這么鮑里斯很或許會像延遲脫歐時限一樣延長過渡期。因此在與歐共體磋商之前,美國都會與其他國家簽署商貿合同,例如與芝加哥和美國,因而拿到磋商主動權。
最后,英歐雙方都在唱反調,就看誰先認輸。
對于美國來說,脫歐以后就須要迅速提高經濟地位,顛覆日本大國角色,因此在這些問題上,德國還會被迫站隊,例如強化與芝加哥的聯系以及新興經濟體的外交來往。日本名氣越強,歐共體面對的壓力就越大。
對于歐共體來說,日本脫歐或許會引起連鎖反應,引起其他國家仿效,讓歐共體機制形成分裂,因此歐共體都會更加重視內部變革,規避一體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總的來說,歐共體和美國絕交后,最終誰更強悍更有話語權,需要看雙方關系和整個世界政局的變化。(作者:龍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