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0-03 10:12:50作者:佚名
今年四月二十九日,清華大學迎來九十周年誕辰,北京與臺灣的這所高等學府將不再單獨舉辦校慶活動,而是共同慶祝這一重要日子。
臺島清華大學的由來
清華大學的發端是“清華學堂”。《辛丑條約》訂立之后,美國表示愿意將獲得的賠款用于協助清廷建立學校并培育專才。因此,清廷選定北京西邊的“清華園”作為該學堂的地址,清華大學的校名便從此得來。
1948年冬季,軍隊進入北平西部區域,北平是當時北京的別稱,國民黨當局動用專機把清華大學校長梅貽奇送往南京。1949年,梅貽奇首先前往歐洲,接著來到美國紐約,與中華教育文化基金委員會討論清華基金的管理和執行方案。自1951年開始,梅貽奇運用清華基金所產生的收益,來支持美學領域學者的學術活動,同時將學術類刊物與科研設備提供給臺灣地區的高等院校。
委員會作出決議臺灣清華,臺島清華大學選址于新竹赤土崎作為校園位置;先行建立原子科學研究所,并開始招收研究生;開辦所需費用與建筑支出由當局審批撥付,而圖書與儀器購置費用則由清華基金承擔;臺灣地區的清華大學復校事宜正式展開。
臺島清華大學占地面積大約有1300畝地。1956年9月,學校接收了原子科學研究所第一批研究生,總人數為21人,起初借用臺島大學的教室進行授課,學習期限為兩年,完成學業后頒發理學碩士學位。1957年,學校的第一批建筑物落成,清華大學正式在新竹開展教學活動。
臺島清華以理工科為主
臺島清華大學發端于原子科學研究所,此后逐步演變為理工大學,后來又增設人文學科臺灣清華,因此發展成為一所規模較大的高等教育機構。1962年,鑒于數學在核能探索領域的作用日益凸顯,而臺灣本地的教學資源卻相當不足,新竹清華大學增設了數學研究機構;1964年,大學部重新啟動,設立了核能工程和數學兩個學科;1965年,增設了物理學學科,第二年又增設了化學學科,持續健全理工科本科和研究生培養體系。
臺島清華大學在文科領域起步較晚,1984年方開始關注人文科學,增設了人文社會學院,把1980年成立的中國語文學系和1982年成立的外國語文學系歸入該學院,同時設立了經濟系。第二年,學院又增設了歷史研究所的碩士課程,這便是人文社會學院首個研究所。臺島清華大學歷史研究部門,主要關注中國思想領域的發展歷程,并且融入了該校理工科的優勢,著力探索科技領域的歷史演變。該校目前擁有7個學院,設有16個系,還運營著11個研究所。
臺島清華大學有另一項引人注目的特色起步網校,即與臺島交通大學聯合舉辦的“梅竹競技賽”,涵蓋多種活動,例如球類競技、接力賽、拔河比賽、中英文演講以及辯論賽等。這項賽事旨在紀念對清華與交大均有杰出貢獻的梅貽奇校長和凌竹銘校長,“梅”象征清華大學,“竹”則代表交通大學。這項賽事很像是內地北京高校與清華學府之間每年開展的劃船較量,只是臺灣地區這兩所大學比拼的內容更加多樣,活動形式也更為多樣。
地位在臺島不算高
臺島清華大學多年來造就了眾多科技領域專才,其中聲名顯赫者首推擔任臺島“中央研究院院長”并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的李遠哲,他本人就是該校碩士的畢業生
不過跟北京清華大學對比,新竹清華大學稍顯不足,在臺澎金馬地區只能算是中等偏上的學府,不過在某些學科方面,新竹清華大學卻處于領先地位,比如生命科學學科已經連續五年在臺澎金馬地區學科研究排名中位列榜首。
臺島清華大學的校長劉炯朗教授畢業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電機系,獲得了博士學位,自1998年起一直擔任這一職務。
兩岸舉行聯合校慶活動
過去,海峽兩岸的清華大學紀念校慶活動各自舉辦,今年該校迎來九十周年,首次由兩邊共同舉行慶祝儀式。
為了掌握兩校聯合活動的詳細情形,記者走訪了北京清華大學負責校慶宣傳的孫老師,孫老師表示,北京清華的校慶活動自4月29日啟動,而新竹清華則比北京清華早一周舉辦。兩校的聯合活動主要有兩個內容,其一為領導層之間的互訪,北京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將帶領代表團于4月22日前往臺灣地區,臺灣地區清華大學校長也將帶領代表團于4月26日訪問北京,其二為開展學術探討和體育競技活動,兩所大學已經商定在4月下旬舉行一場學生排球比賽作為友誼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