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0-03 09:17:33作者:佚名
臺島省國立中央大學,通稱中大或中央,位于中國臺島桃園縣中壢市,是一所頂尖的綜合研究型國立大學,在學術、科研以及TANet方面都享有卓越聲望,其“邁向頂尖大學計劃”獲得的資助額度在全國排名第五。中大同交大、清大齊名,被譽為“松、竹、梅─歲寒三友”,在諸多學科領域成就斐然,包括天文、地球物理、大氣科學、光電工程、資訊工程、機械設計、太空遙測、學習科技、認知神經科學、性別研究、客家文化、戲劇戲曲、財務金融、商管等。2003年,與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及國立陽明大學聯手組建中國“臺島聯合大學系統”,并倡導“松竹楊梅”的宗旨。

中山大學歷史源遠流長,歷經多次時代變遷,其根源可上溯至東吳永安元年(西元258年)的國學,東晉時期在建康設立了太學。這所大學的近代前身,乃是民國四年(西元1915年)由清末兩江優級師范學堂更名而來的國立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1年,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升級為國立東南大學臺灣國立中央大學,1922年,南高與東大合并,期間經歷了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6年至1927年)、江蘇大學(1927年初)等階段,1928年5月,正式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民國26年,中日戰事全面展開,中央大學因而從南京搬到重慶,其中醫學院則轉移到了成都;等到抗戰成功,學校又回到了南京,當時它擁有全國最完整的院系和最大的規模,是那個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的頂尖學府,有“北方北大,南方中大”的美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學校被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并且被拆分重組成了11所按照蘇聯模式建立的高校。國民黨當局遷往臺灣后,中央大學于1962年在臺重新開辦,最初開設了地球物理研究機構,教職員們勤奮努力,到1979年正式恢復原名,現在擁有八個學院,分別是人文、自然、工程、商管、地球科學、資訊電機、客家文化、生物醫學工程,共二十二個學系和五十一家研究中心,以及四十多個研究機構。
原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學在1949年之后改稱為國立南京大學附屬中學起步網校,等在臺重新建立學校之后,于2013年10月,國立中壢高中改歸屬于中央大學,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這個簡稱是中大壢中,它是中央大學重新建立學校后的第一所附屬中學。

中大與壢新醫院于2013年12月建立合作關系,隨后在2014年1月13日決定組建“生醫理工學院”,并于同年8月開始招收學生。壢新醫院計劃逐步轉變為中大的附屬醫院。合作雙方在學術研究、技術專利、資源整合、產品開發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成功達成了合作初衷。
中國臺島國立中央大學院系設置

中國臺島國立中央大學學術成果
中國臺島國立中央大學校訓

中央大學的座右銘為‘誠樸’二字,在日本侵略戰爭期間,根據形勢變化,由羅家倫校長在大陸時期增補了‘雄偉’的內涵,如今抗日戰爭已經取得最終勝利,時隔四十七年,我們決定重新回歸到最初僅使用‘誠樸’二字的校訓上來。
真心對待學術,不能將其當作謀求官職財富的門路,也不能把它當作獲取學歷憑證的手段。要知道所有成就輝煌的事業,所有達到高深境界的學者,無不是歷經磨難,堅持不懈才取得的。如果對學術缺乏真誠,最終只會讓學術成為學術,個人成為個人。如今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大多對學問不夠投入。無論是閱讀書籍還是撰寫文章臺灣國立中央大學,都缺少對學術應有的擔當精神。至于人與人間,應當以誠相見,就更用不著說了。

質樸指的是樸實無華的狀態。當今部分人,把學問當作幌子,用作點綴、追求精巧、看重浮夸;很難發現那些專心致志,不圖私利,在學術領域付出巨大艱辛,追求長遠目標的人。應當領悟幾何學里沒有捷徑的說法。要知道所有學問都不存在捷徑可走。只有崇尚實際,用扎實功夫,才能形成敦厚的治學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