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0-09 09:15:22作者:佚名
學生時代在課本里讀到的新加坡,是懵懂少年時的模糊認知,記憶中僅存花園都市、亞洲四小龍的零星概念。其它學過的內容早已遺忘,許多被徹底遺忘新加坡為什么叫獅城,甚至不知去向。

如今年齡已到六十新加坡為什么叫獅城,未曾料到命運之船把我從南湖送到了南洋—— 新加坡。歲月飛逝,仿佛白駒過隙,轉眼間,在新加坡旅居已有數個年頭,身處他鄉異土,更添許多人生體會:幼時曾期盼人生如動畫片留學之路,成年后又憧憬人生似油畫,而今卻感嘆人生像漫畫。未曾想到自己與新加坡竟有這般緣分。

進入當地要適應環境,遇到情況要靈活變通。在新加坡居住的這些年,通過親身經歷所見所聞,借助新加坡朋友的介紹,借助網絡新聞的傳播,總算真切地體驗到了這里的獨特氛圍。我認為新加坡有許多值得稱贊的地方:確是綠意盎然的城市,名副其實;堪稱文明禮貌的都市,實至名歸;有望成為科技發達的城市,指日可待。花開三朵,各表一枝:茲擇其主體,首談文明之花。
(示意圖,圖片來源:)

新加坡的一大特色就是其聲名顯赫的文明都市形象,這一點突出表現在對“敬”字的推崇上。

“敬”這個概念,從字面上看,包含著敬重、敬愛以及敬畏等多重含義。它并非幾個普通詞匯的簡單堆砌,而是深深植根于新加坡民眾的血脈之中,并成為他們靈魂深處的具體行動準則。新加坡是一個民族多樣、膚色各異;宗教多元、信仰紛呈;文化豐富的地方:本地居民包含新加坡人、華人、印度人、馬來人和阿拉伯穆斯林同胞,同時還有大量外籍人士;居民膚色有黃種人、黑種人和白種人;宗教信仰涵蓋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眾多民眾虔誠地信奉佛祖、耶穌、上帝和天神。
國家面積雖不大,胸懷卻很寬廣。這充分展現了新加坡文化豐富多樣的特點,它海納百川、博采眾長的風范形成了它歷史與現代交織、東方與西方融合的文化根基:既有古老傳統的延續,也有當代風尚的整合;既有東方智慧的韻味,也有西方思想的熏陶。新加坡人的整體素質比較突出,他們特別看重年長者,也敬重有身份的人:我本人好幾次遇到路人伸出援手,心里一直銘記在心;他們對于處境困難的人非常關心:這一點在都市規劃上體現得很明顯,你只要仔細看看街上的盲道、無障礙設施和自動升降設備,就能感受到新加坡人有多么細心周到,在新加坡,就算年紀偏大的人行動不便,只要能操作電動助行器,就能自在地到處走走看看。事情的成敗往往體現在細微之處,這些細節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內在修養:在公交站點,我看到一位年邁的老者坐在輪椅上等候車輛,我曾親眼看到公交車司機為他放置輔助板并攙扶他上車,直到現在我對那位司機安哥仍然充滿敬意;再看看當地民眾排隊乘車、文明駕駛以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風尚,就明白新加坡人注重公共道德、遵守規章制度、尊重法律的良好素質。

新加坡是個面積狹小的島國,全國僅720平方公里。這里自然資源非常有限,卻居住著570萬人。人口如此密集,新加坡人自然而然地適應了類似蛙群行為和弱肉強食的生存方式,不過更值得稱道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當地居民處處體現著敬重長輩、關愛晚輩、互相禮讓、彼此扶持的和諧氛圍。這座城市不愧是聲名遠揚、名副其實的文明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