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2-08 18:08:15作者:佚名
自晚清起,中國人出國留學就漸成潮流。百多年來,這股潮流雖有被阻遏的時段,但從未消歇,并且在改革開放之后,變得更加壯闊。而且,留學潮影響極為深遠,可以說它改變了中國,也影響了世界。但若只看民國這段時期,我們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去日本留學的中國人遠比去歐美留學的人多,這是為何呢?
談到留學,學費肯定是一個避不開的問題。那么留學歐美和留學日本一年分別要多少錢呢?這一點在清朝的歷史記錄中有著明確的記載。鴉片戰爭失敗后,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首的中興派發起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希望利用西方的科學文化知識挽救垂死的清王朝。于是從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選派了120名10歲至16歲的幼童赴美留學。這就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批官派留學生。
剛開始的幾年,留洋學生是由地方政府出錢送的,因此學費差距懸殊,少的一年七八百兩銀子,多的一年則有兩千兩日本出國留學,這樣分明顯有失偏頗。朝廷調查后決定,每人每年一千二百兩,即每月一百兩銀子。按照購買力進行換算,這一千二百兩相當于現在的36萬人民幣,這筆錢對于普通人家來說無異于是天價日本出國留學,這也難怪去歐美留學的都是世家大戶或是高官弟子。
再來看看留學日本的費用。以日本當時最著名的私立大學早稻田大學為例,1905年的《日本早稻田大學中國留學生章程》記載,專為中國人設的“清國留學生部”預科學費為每年日銀三十六元,本科學費是日銀四十八元,如果繼續上“大學高等預科”和“大學部”,清朝留學生與日本學生繳同樣學費,各分三期,高等預科總計日銀三十七元五,大學部日銀三十三元。
當時,日銀兩元相當于華銀一元,即七錢白銀。也就是說,早稻田大學高等預科的學費,最貴也不過每年十七兩銀子,換算成人民幣就是五千一百元,這和留學歐美的費用一比,完全就是小巫見大巫。從經濟的角度看,那個時期的中國人選擇留學日本顯然是更好的選擇。
?
除了經濟角度,強國的志向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要知道,日本可是通過明治維新先后擊敗滿了清政府、俄國和德國的國家。自那時起日本就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風險,并躋身世界列強行列,成為當時亞洲的強國。
再加上日本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些相似,都是亞洲傳統的封建國家。既然日本能通過明治維新可以變成強國,那么中國肯定也可以通過維新改革成為強國。所以當時很多中國人選擇去日本去留學,想通過學習日本的改革經驗來幫助國家變得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