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0-06 15:47:59作者:留學之路
申請文化研究的學生需要先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文化方向,如東亞文化、中世紀意大利文化、拜占庭時期君士坦丁堡文化等等,之后的活動和研究也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具體方向,不用把所有的文化內容都研究一遍。
申請人文社科方向的活動,最好能有一到兩個是長期堅持、并且與學術研究相關的。由于人文社科研究的特殊性,很多社會性研究都必須是長期的個人觀察記錄。比如說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方向是社會學中的醫患關系探究,那么ta可以先找到具體課題,去醫院報名成為志愿者并收集原始資料,這個研究活動可能會逐漸發展成一個校級課題,甚至是一個比賽的參賽項目。隨著申請者相關知識的不斷完善,研究資料的不斷累積,申請主線的不斷推進,最終可以在教授指導下成為一篇完整的論文。
當然,學術論文并不是研究的唯一目標,圍繞興趣方向可以做的活動有很多。學生可以在學校里成立社團,創立公眾平臺,呼吁大眾關注此類問題并普及相關知識,參加醫療課題相關的演講辯論項目和比賽,展現自己的演講及反應能力;也可以參加醫學相關的寫作項目,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
不論是人文社科還是理工科競賽,能在高含金量比賽中獲得驕人的成績都是需要足夠的事前積累,厚積薄發的。很多從小開始專注理工科競賽的學生,長期以來獲得的知識積累都是理工科方面的,那他們是怎么成功做到“曲線救國”的呢?往往理工科的學習研究都是具體到某一個科目:數學競賽不會考察你的物理,而化學競賽不會加入超綱的生物知識,這樣的涇渭分明就是理工科的一大特點。人文社科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競賽也是跨學科的居多。
不少人文社科的比賽考驗的是學生研究各種社會現象的能力,越能在其中表現出跨學科思維能力的學生,就越容易獲得好成績。那么,我們有哪些人文社科相關的比賽可以參加呢?
主要分成五大類:
(1)學科競賽類:這一類比賽比較有知名度和含金量的是哲學奧林匹克競賽和語言學奧林匹克競賽。這兩個比賽入門難度不是很高,但專業性比較強,和其他奧賽項目一樣每年只有一場。也有一些其他的學科競賽,如泛太平洋應用語言學協會和中學生哲學大會等,但是它們的含金量和推廣度都沒有奧賽高。
(2)演講辯論類:演講辯論類的比賽范圍很廣,比賽時間也基本全年覆蓋。常見的演講辯論比賽如全美演講與辯論協會主辦的NSDA,中國全國高中辯論賽NHSDLC,中國希望之星演講比賽,全國高中生模擬法庭PPMT,APEC未來之聲等等,涵蓋的主題也多種多樣。
(3)寫作類:寫作類競賽的比賽時間也是全年分布,主題多種多樣,考察的是學生的寫作能力。
(4)社會問題分析解決類:包含學術研究和社會實踐創新的綜合性比賽,常見的比賽有如中國大智匯創新研究挑戰賽CTB,全國青年觀察競賽YOC等。這類比賽一年大多只舉辦一次,而且需要組隊,最好能提前準備。組隊比賽并不意味著比賽難度會變低或每個人的工作量會減少。人文社科組隊賽的常見形式是發現社會問題、收集數據、實地考察、了解分析問題、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最后對整個成果進行展示。為達到這樣的成果,需要團隊各方緊密協作、提供資源、發揮長處。每個團隊的人數是有限制的,這類比賽中,發現自己長處并挑選合適隊友十分重要。
(5)博雅教育的暑期活動:這是近年來在中國快速興起的項目,有不少是由接受過美國大學博雅教育的學生回國舉辦的。它們為感興趣的學生提供一個系統性接觸人文社科的平臺,看到學習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有一些活動的參與者在第二年成為了活動的組織者,這也是人文社科方向學生體現自己領導力的常見形式。三士渡今年夏天就開展了博雅教育的線上課程,涵蓋的內容主要有古希臘哲學的烏托邦,凱撒和羅馬共和國,文化、寫作與思考等。授課的老師有來自耶魯的在讀博士,畢業于圣母大學的人氣文書老師等。
總得來說,人文社科能參加的比賽雖然數量不算多,但是在學科的涵蓋面頗為廣泛,理工科學生也能參加。比如,一個學習數學的學生可以用數學建模的方式幫助解決社會學的問題。實際上,社科類比賽的學科門檻較低,并不意味著拿獎容易。要贏得這些比賽,往往需要縝密的邏輯和強大的思維能力,很多時候還會要求有優秀的文筆。這些比賽最考察的是學生跨學科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表達能力。正因為人文社科比賽的對跨學科多方面能力的考察,參加這些比賽也能多方面的培養學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