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1-18 14:11:42作者:佚名
由于美國比在國外賺錢多,不少人選擇外出“打洋工”。但是,好多人常常只見到了出國打工的高利潤而忽略了其背后潛藏的風險。近期,青島經區法官審理一起案件,14名務工者受億元年薪誘惑,收取高額費用抵達美國打工后才發覺,背后潛藏騙子。
“出國年薪最低上億元。”面對這么誘餌,今年10月11日威海出國勞務,29歲的小旭(化名)與青島某出入境服務有限公司簽署了《日本護照委托辦理合同書》。依據該合同書,雙方約定:由該公司為小旭代辦赴日七年多次往返旅游護照,并安排他赴日“刷貨”。該公司承諾,保證小旭每年赴日六次以上,且月純收入人民幣一億元以上,高于一億元的部份該公司負責補足。若未達到上述標準,該公司將在三天內交納他全部代辦費用兩萬五千元。
收入高,公司又給出了保底承諾,根據該公司要求的25000元費用,小旭暢快地交了錢。與小旭情況相同,大連還有13人與該公司簽署了相同的合同。在收到小旭等14人收取的費用后,該公司很快為她們辦妥了出國護照威海出國勞務,并為她們安排了赴日“刷貨”的業務。就這樣,小旭等人滿腔期盼地背上行囊出發了。
但是,令小旭等人沒想到的是,現實并不如該公司所承諾的那般美好,她們的首次出游并不順利,此行純利潤并未達到該公司所承諾的一億元。
美國歸來后,沮喪至極的小旭等人帶著滿懷怒氣來到該公司進行交涉,要求其根據合同約定退還相關費用。為平復小旭等人的不滿情緒,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吳某承諾,將返還她們已支付的護照費服務費,但日子一天天過去,吳某卻遲遲無法兌現承諾。小旭等人一怒之下,將該公司告上了法院。
上訴小旭與被告青島某出入境服務有限公司、被告吳某委托協議糾紛一案,青島經區法庭于2019年4月10日結案受理后,依法公開開庭審理。
在法庭的多輪調處下,小旭等14名出國務工人員與青島某出入境服務有限公司達成了調處合同,該公司承諾將采用分期支付的方法,減半返還14名出國務工人員的護照申領服務費,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吳某承當連帶責任。如該公司逾期支付,小旭等人有權根據25000元的標準申請強制執行。
“在本案中,原被告所簽署的合同名義上是護照服務費,實際上是代辦赴日‘刷貨’的服務費,而赴日‘刷貨’這一行為屬于非法勞務。”審理此案的青島經區法庭刑事審判一團隊法院助理張德民解釋說,本案中原被告所簽合同符合以合法方式掩藏非法目的的情形,應該屬于無效合同。
張德民表示,基于無效合同取得的財產,雙方應該互相退還。但在本案中,考慮到上訴出國一個月確實取得了一定數額的收入,被告也因此支付了一定的費用。且原被告雙方在均應知曉出國“打黑工”為法律所嚴禁的情況下,一直簽署合同,對于合同無效均存在過失,雙方的損失應該按照過失大小進行合理分擔。
(齊魯壹點記者崔巖馬云云通信員許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