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0-26 15:19:34作者:佚名
據諾貝爾獎官網最新消息,2019年諾貝爾物理獎授予了JohnB.,M.和Akira,以嘉獎她們在鋰離子電瓶開發中的貢獻。
諾貝爾獎作為一種特殊的榮譽,是給科學家多年辛苦鉆研的巨大肯定。諾貝爾物理獎似乎聽起來“高冷”,但實際上它離我們并不遠,好多研究成果都在漸次改變著日常生活。
物理獎得主涉獵多重學科
諾貝爾獎的創辦者美國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物理家,曾發明硝化甘油雷管。根據他的遺贈,諾貝爾物理獎致力頒給物理方面有重要發覺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人。
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物理獎共頒授了110次。因受二戰影響和恪守“寧缺毋濫”的原則,物理獎有8年沒有頒授。
截止2018年諾貝爾獎將揭曉 你關心的都在這里,共有180人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其中只有5名男性。美國生物物理家弗雷德里克?桑格曾兩次獲此佳績。
從往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的名單可以看出,不少得獎者的得獎成就并非出自傳統的物理研究,而是涉及生物學、物理學等多重學科,因而諾貝爾物理獎也被譏諷為“理科綜合獎”。
1908年,瑞士化學學家盧瑟福因“對元素蝶變以及放射物理的研究”,入選諾貝爾物理獎。他直率地譏諷道:“這是我一生中絕妙的一次玩笑!”
居里家族成諾獎“專業戶”
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不少科學家仍然盼望以自己的科研成果獲得諾貝爾獎佳績,但好多人一生都沒有等到這些機會,其中化學獎最大的遺珠之一,要數俄物理家門捷列夫了。
1869年,門捷列夫制訂出元素周期表,它是宇宙的基本規律之一,也為人類認識自然提供了一把刻度精準的直尺。
1906年,門捷列夫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提名。但因為一部份評委覺得“難以評價元素周期表在理論上由誰發覺”,門捷列夫以一票之差,輸給了制備出單質氟的德國物理家莫瓦桑。第二年,門捷列夫就因病去世了。
相比于門捷列夫的遺憾,命運也許愈發垂青居里夫人。她除了兩度摘得桂冠,其家人也多次登上諾獎的領獎臺。
1903年,居里夫妻因對放射性的研究,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學獎。8年后,她再把物理獎收入囊中,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居里家族的“夫妻檔”不止有一對。1935年,居里夫人的長女伊雷娜和妻子因合成新的放射性同位素,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不同于父親和哥哥涉足科研工作,居里夫人的小兒子艾芙?居里是一名音樂教育家和人物傳記詩人。1954年,她嫁給了俄羅斯外交官亨利?拉波易斯,前者于1965年代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這種諾獎成果已改變生活
物理離人們的生活有多遠?有科學家覺得,一切都是由物理元素構成的。雖然世界上存在無數種物質,但從微觀領域看諾貝爾獎將揭曉 你關心的都在這里,無非是100余種元素的不同排列方法。
因而,諾貝爾物理獎盡管看起來“高大上”,但其研究成果并不“高冷”,有許多造福人們生活的發覺。
每到傍晚,五顏五色的霓虹燈才會照亮城市。霓虹燈是靠充入玻璃管內的低壓惰性二氧化碳,在高壓電場下冷陰極輝光放電而發光。1904年,拉姆賽因發覺6種惰性二氧化碳,并確定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腎臟、大腦、骨骼——這些都可以通過核磁共振成像觀察到細節部份,因而可以幫助大夫作出檢查病變的確診。這些確診方式是構建在高幀率核磁共振波譜的基礎上。恩斯特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巨大貢獻,獲得了1991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科學家對人體生命的探求不曾停止。DNA(脫氧內質網核苷酸)可組成遺傳指令,是由微小的鞋廠內質網體“生產”出來的。每一個內質網體就會生產出上千個不同方式和功能的各類物質,三位科學家因發覺這個鞋廠的結構,獲得了2009年諾貝爾物理獎。
煎荷包蛋時為何不會粘鍋?雨鞋為何能防水?光合作用是怎么形成?是哪些破壞了臭氧層……這些問題都能在物理獎得主的研究成果中找到答案,科學家的發覺,讓人們對世界的見解有了根本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