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6-27 14:05:04作者:佚名
北京理工大學位列985工程、211工程以及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之列,并設有設計學一級學科的博士培養點。
北京市教育考試院近期正式對外公布了一份名為《2024年擬在京招生普通高校本科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目錄》的文件。
目錄中呈現,北京理工大學2024年度計劃針對設計學領域【包括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以及文化遺產與現代設計方向】繼續面向美術專業考生招生,且學校將不再舉辦單獨的校考,轉而依據各省的美術統考成績進行錄取。
學校簡介
北京理工大學作為我國成立之初的首家國防工業類院校,于1988年正式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
該校作為首批入選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以及“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高校,其主管部門為工業和信息化部。
北京理工大學下屬的設計與藝術學院2023年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錄取分數線(2023-2024各專業最低錄取分數線),是我國最早建立工業設計學科體系的學院之一。
目前設有設計學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工業設計工程碩士學位授權,以及設計學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目前,學校設有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以及環境設計(文化遺產與現代設計)四個藝術類本科專業。
眾多杰出校友及優秀畢業生活躍于國內外眾多藝術領域,他們在軍品工業設計、無障礙通用化設計、交互設計、視覺傳達、建筑與景觀設計、室內設計、陶瓷藝術創作、美術作品制作、文化遺產研究以及藝術理論等多個方面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2023年錄取線
文化課成績需滿足的條件是:總分需達到省級招生考試機構規定的藝術類本科專業文化成績錄取控制線的120%。
錄取標準如下:對于采用平行志愿投檔制的省份,其投檔與錄取工作將依據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的相關規定執行。而在實行順序志愿投檔制的省份,投檔的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將不區分文理科,而是根據綜合成績進行排序,并從中擇優選拔。這里的綜合成績計算方法為:將專業統考成績除以專業統考滿分,再乘以高考文化課滿分,最后加上高考文化課成績。若綜合評定分數一致,則專業統考分數較高的考生將享有優先錄取資格;若專業統考分數亦相同,則將依據各省級招生考試部門公布的普通高考文化課成績進行排序,以此決定錄取順序。
各省錄取分數計算公式:
安徽省地區:在平行志愿的投檔分數計算中,專業成績需除以375,然后乘以700;同時,文化成績要除以750,再乘以300。
北京市規定,平行志愿的投檔分數計算方式為:將統考成績除以300,再乘以750,并乘以0.5,然后加上文化成績乘以0.5。
廣東省內,平行志愿的投檔分數線是通過將文化成績乘以0.4,再將統考成績乘以2.5,最后將這個結果再乘以0.6來計算的。
在河北省,平行志愿的投檔分數線是由兩部分構成的,首先是文化成績(包括所有加分項)乘以0.3的系數,其次是專業成績除以300后,再乘以750,最后這部分結果再乘以0.7的系數。
河南省的錄取規則是采用非平行志愿方式,其綜合成績的計算方法為:先將專業統考成績除以該專業統考的滿分,然后乘以文化課滿分的數值,最后再加上文化課的實際成績。
黑龍江省的平行志愿錄取分數線計算方式為:專業成績除以300后乘以750再乘以0.6,再加上文化成績乘以0.4。
湖北省:平行志愿投檔分=
(文化成績+優錄加分)×0.4+統考成績×0.6
×2
湖南省規定:平行志愿投檔分數線系由文化成績(含加分部分)的30%與統考成績的70%相加得出。
吉林省采用非平行志愿錄取方式2023年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錄取分數線(2023-2024各專業最低錄取分數線),其綜合成績的計算方法為:先將專業統考成績除以專業統考的滿分,然后乘以文化課滿分的數值,最后再加上文化課的考試成績。
江蘇省的平行志愿投檔分數計算方法為:先將文化成績除以750,再乘以0.6,接著將專業成績除以300,再乘以0.4,然后將這兩個結果相加,最后將得到的總和乘以750。
江西省的錄取規則中,非平行志愿模式下,學生的綜合評定成績是通過將專業統考得分除以該專業統考的滿分,然后乘以文化課滿分的數值,再加上文化課的得分來計算的。
遼寧省的平行志愿投檔分數線是由考生文化課成績(包括加分)的一半與統考的專業成績相加得出的。
內蒙古地區:采用非平行志愿錄取方式,學生的綜合評定成績是由專業統考得分占滿分的比例乘以文化課滿分的總和,再加上文化課的得分計算得出。
在山東地區,平行志愿的投檔分數線是根據專業成績與750分的乘積除以300,再乘以0.7,以及文化成績乘以0.3,這兩個結果相加得出。
山西地區實行的招生政策為非平行志愿,其綜合成績的計算方式為:先將專業統考成績除以專業統考的滿分,再乘以文化課滿分的數值,最后將所得結果與文化成績相加。
陜西:平行志愿投檔分為美術統考專業分
四川:平行志愿投檔分為美術統考專業分
天津地區在錄取過程中,平行志愿的投檔分數計算方式為:先將考生文化課總成績乘以0.4,再將統考成績乘以2.5,最后將這個結果再乘以0.6。
浙江省的平行志愿投檔分數線計算方式為:高考總分的一半加上統考成績的7.5倍再乘以0.5(美術統考滿分設定為100分)。
重慶地區在平行志愿的投檔分數計算中,需遵循以下公式:首先,將考生的文化成績(包括加分)除以750,再乘以300,再乘以0.3;其次,將考生的專業成績乘以0.7;最后,將這兩部分結果相加,得出最終的投檔分數。
附2:專業簡介
自1984年設立以來,北京理工大學的設計與藝術學院秉持“提高藝術水準,豐富設計內涵”的核心理念,推行“設計文化傳承”與“滿足國家需求”的緊密結合式發展戰略。該學院致力于追蹤國家關鍵戰略需求以及全球設計與教育領域的尖端發展,構建了一個以北京理工大學獨特優勢為基礎,涵蓋多個學科領域的綜合性設計研究架構;同時,學院廣泛開展跨學科交叉的培育研究,涵蓋了本科、碩士和博士等多個教育層次,構建了一個以信息智能技術為支柱,以藝術創新設計為核心,既重視科學又強調藝術,注重文化品質和傳承,旨在培養可持續發展的藝術設計人才體系。我校開設的設計學類涵蓋以下專業: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以及環境設計(專注于文化遺產與現代設計領域)。
產品設計專業
本專業旨在培育具備深厚的產品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和造型技能的專業人才,他們對中國藝術及手工藝傳統有所了解,秉持先進的設計理念和創新的思維方式,擁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并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能夠勝任研究型與應用型高級工業產品、信息產品及服務系統設計工作。
培養目標需涵蓋:對社會責任有深刻認識,擁有深厚的人文藝術修養,掌握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通曉設計歷史及基本理論,同時,具備出色的設計造型技能,具備一定的創新設計思維,并能夠對工業產品、信息產品及服務系統的創新設計在研究、開發、設計、評估等環節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有效分析和解決。具備優秀的設計管理技巧,擅長跨專業與學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以及卓越的團隊合作精神。
能夠明確闡述設計理念,精通產品設計流程及技巧,具備在全面考慮產品功能、材質、構造、外觀、制作工藝、內部構造以及市場需要等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對產品實施有效的改良設計及創新設計的本領。對專業領域的理論基礎知識有較為系統的掌握,并對其他設計領域有所涉獵,例如環境藝術、視覺傳達、展覽以及工藝美術等。對中國傳統藝術與手工藝有所了解,掌握工業設計領域的進展和理論前沿動態,并具備在國際視野中以及跨文化交流與合作方面的能力。
專業課程涵蓋設計表達、基礎設計以及材料與加工技術基礎等領域;同時,設計心理學、設計思維與方法、設計調研、設計評價與知識產權等課程也是重點;此外,產品設計1-4核心課群、人因工程學基礎、信息設計、體驗與交互設計、產品展示設計、品牌設計戰略以及交通工具設計等課程亦不容忽視。
畢業生可從事的工作范圍廣泛,包括在科研機構、企業單位、專業設計公司以及其他相關組織,他們可以專注于產品設計創新,參與產品設計、信息設計等工作,同時還能從事與這些領域相關的科學研究、教育和管理工作。
學制:本專業學制四年。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
本專業致力于造就一批具備國際設計文化視角、彰顯中國設計文化風格、擁有扎實學術功底、契合創新時代發展需求、擅長藝術與技術融合、擅長傳統平面媒體與現代數字媒體結合的高素質人才。這些人才能夠在專業設計領域、學術研究領域、企業、事業傳媒機構以及教育單位,從事視覺傳達方向的設計、研究及管理工作,并成為具有研究能力和引領作用的人才。
本專業強調在創意、美學和技術三個領域的綜合能力提升,期望學生樹立熱愛祖國、服務社會的思想意識,掌握與專業相關的法律知識,并具備扎實的視覺傳播專業理論和知識體系。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在創新設計、語言文字表達以及社會交流溝通等多個方面接受全面而深入的鍛煉。
專業課程包括但不限于設計理論概述、圖形藝術設計與展示、視覺傳達設計的歷史發展、計算機輔助設計應用、設計技術與科技融合表達、字體設計與排版、設計印刷工藝、包裝設計藝術、廣告創意與海報制作、插圖藝術創作、書籍裝幀設計,以及影像敘事造型、界面與交互體驗設計、信息視覺化呈現、概念創新設計、數字展示技術等多個領域。
畢業生可選擇的職業范圍廣泛,涵蓋了數字領域,如網絡傳媒、新聞出版、多媒體的設計與制作;同時,在平面設計領域,他們可以從事廣告創意設計、動漫游戲設計、繪本設計、交互設計、企業形象設計以及網頁設計等多種職業。
學制:本專業學制四年。
環境設計專業
本專業旨在培育符合我國城鄉建設需求的人才,使學員具備環境設計專業及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同時擁有創新思維和設計操作能力,使他們能夠在建筑內外環境及相關行業領域勝任設計工作,成為具備高素質的研究型與應用型環境藝術人才。
本專業致力于提升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以分析和解決室內外環境設計中的難題。學生需具備清晰傳達設計理念的能力,對室內外環境設計的流程及方法有深入了解。他們能夠在全面考慮環境的功能性、空間布局、材料選擇、結構設計、外觀風格、尺寸比例、施工技術和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后,進行創新性的環境設計。
專業課程涵蓋:基礎素描、色彩寫生、環境藝術設計基礎理論、建筑圖紙繪制、透視學原理、中國與外國建筑歷史、空間測量技術、辦公空間規劃、文化場所設計、庭院風景規劃、展覽空間布局、商業空間規劃、住宅區景觀設計、公園規劃、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中國傳統住宅建筑、家具及裝飾布置、建筑設計課程一、二等。
畢業生可選擇的職業范圍廣泛,包括但不限于與建筑環境緊密相關的景觀規劃、室內裝飾設計、展覽布局設計等職業。
學制:本專業學制四年。
環境設計專業(文化遺產與現代設計方向)
本專業方向作為國內率先設立的文化遺產與設計學交叉的本科專業,秉持“設計促進優秀文化延續”的核心理念,以遺產保護與深入研究為核心,運用創新設計方法,借助北京理工大學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強大優勢,致力于培育具備豐富文化素養和科學歷史意識的優秀文化傳承者、創新設計者和規劃管理者等高素質專業研究及設計人才。
全面掌握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原則、方法及其發展歷程,熟悉相關的基礎理論及系統專業知識;具備良好的口頭和書面語言溝通能力;能夠獨立進行文化遺產項目的實地考察、傳承人訪談、學術總結及報告撰寫;精通圖形圖像信息處理、數字影像和虛擬現實技術及其理論;擅長對歷史街區及傳統村落進行規劃與改造設計;精通傳統藝術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技巧,針對不同文化遺產的轉化需求,能夠進行創新性的再生設計;掌握藝術品保存與修復的相關理念與技能;能夠滿足現代社會需求,具備獨立開展調查、策劃和設計的能力。
該教學體系與研究方向由文化遺產學理論及設計學基礎、歷史街區及建筑空間規劃與設計、文化創新設計以及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與應用等四個課程群共同構成。
該專業的主要課程包括基礎素描、色彩寫生、造型綜合表現、色彩綜合表現、繪畫材料語言與表現設計、設計美學、設計史、設計概論、文化遺產概論、中國民間藝術概論、文化遺產史與文化思潮、民俗學、中外建筑史、設計思維與表達、信息可視化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界面設計、攝影與數字影像處理、三維數字模型制作、虛擬現實技術與遺產數字化保護、陶瓷藝術實踐、首飾設計與制作、金屬工藝實踐、非物質文化遺產田野考察方法、中國傳統民居、城市遺址調查、文化創意與旅游規劃、品牌設計戰略、歷史街區保護與規劃、文化遺產視覺藝術表達、傳統藝術元素與現代設計融合、文化遺產與創意設計探索、藝術品保存與修復等多個方面。
畢業生可選擇的職業范圍廣泛:鑒于本專業涉及多學科融合的特點,他們主要能在文化遺產的維護與探究、博物館的展覽設計與策劃管理、文化傳播與創意設計、歷史環境的保護與規劃、數字影像及虛擬現實展示設計、藝術品的保存與修復等領域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
學制:本專業學制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