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2-05 19:08:06作者:佚名
這是我們述說的第789位真人的故事
我叫嘉駿,一個80后浙江男子。學院結業,我到英國留學,想提升自己職場中的法語優勢,沒想到一呆就是6年。
這6年,我見識到不同的風土人情,好多風俗令人反彈墨鏡。我也因而惹下好多麻煩,讓我苦不堪言!
所幸,我認識了一個美國男孩,她一家人都愛中國文化,對我特別認可。她也正在努力學習漢語,為將來到中國生活做打算。
辛運是哪些?在我看來,不一定是天上掉餡餅,也不一定是體彩中大獎,還可以是剛到北站,車碰巧開來;天忽然下雪,正好帶了一把傘;正期盼著感情,遇見了一個靈魂相契的人。
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一切都是剛才好。
(我和我的英國妻子)
我1993年出生于安徽宿州市一個普通的家庭日本風土人情,父母都是個體戶。父親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媽媽”,嚴肅、古板,對我要求嚴格;母親則要開明得多,很樂意聆聽小孩的心里話。
我小時候性格內向孤僻。在媽媽眼中,這樣性格的女孩很沒有出息,所以總是責備我,試圖把我打造成一個“硬漢”形象。而且在這樣的管教下,我越加的不知所措。
記得惟一一次父親難得主動提出要帶我去廣州旅行,我激動得一連幾晚都沒睡好。
出發前三天,父親騎著摩托帶我和我媽去洗浴中心洗腳,途中出了事故。父親的摩托車被砸飛十幾米,我的手臂脫臼,仍然住了半個多月的院,我的北京之行自然泡了湯。
(小時候的我,一個害羞的小瘦子)
這件事我至今記憶猶新,倒不是由于事故給我的身體帶來多大的苦悶。主要是我太在意和父親一起旅行的歲月,太盼望感遭到他給與我的溫暖和關心。
盡管成年以后我完全理解了媽媽,可是我仍然認為父母在言行中適時顯露關懷,真的會對小孩的成長帶來很大的影響。
也提醒我將來自己做了母親,一定要給以兒子看得見、觸摸得到的愛。而不是像父親那樣,“兇狠”地愛了我好多年,直至長大以后才明白母愛如山,可惜早已錯過了好多寶貴的親午時光。
8歲,我上了高中,成績平平,也不是那個會討喜的兒子,自然也不受老師關注。越幼小的心靈越敏感,被忽略的覺得讓我的心蒙上了一層陰影。
好在我有個月經搬去武漢,每年寒假期就會接我去她家,月經沒有自己的兒子,對我視如己出。在她家那溫暖有愛的氣氛里,我又重新尋回快樂。
(學院時的我,性格活潑了好多)
高中兩年是我的至暗歲月,我的成績很差,尤其是物理,老師可不像高中老師那樣,單單是忽略你了。而是只要考不好,就疾言厲色地批評。
由于這樣的事,我有一次從中學跑回了家,跟父母說不想讀書了。父母開導鼓勵我不到最后不要言棄,還親自把我送回中學,跟老師攀談了一番。我不曉得爸爸說了些哪些,只曉得從那以后,老師對我心態好了好多。
中學自然沒考上重點,但就是在這所普通中學中學里,我有了很大改變??赡苁菗Q了新環境,我以全新的狀態投入,成績提高了,自信心也跟隨增強了,整個人也爽朗豁達上去。
2012年中考我考上了四川成都的一所學院,補報專業的時侯,一位挺關心我的老師建議我選德語專業。由于四川那兒日企好多,他認為我學這個專業,將來在廣東比較好就業。
不想就是這個專業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我和知沙初遇時就非常默契)
2016年我學院結業了,盡管我學得很勤奮,但其實缺少語言環境,所以英語說得還不流暢。我感覺這樣步入職場也沒有哪些競爭力,就萌發了去英國留學的念頭。
對我的決定媽媽是猶豫的心態,母親倒很尊重我的選擇。在我的堅持下,父親最終也同意了。
登上客機的一霎那,心情極為復雜,離開故仡佬人的眷戀不舍,將要去往陌生國度的向往焦躁,一時間各類情緒交織在一起,讓我無心瀏覽艦橋外的景色。
來到臺灣,我先是在一所語言中學讀了一年零九個月,順利考上了武藏野學院語言文化專業的研究生。
雖然有一定的語言基礎,我在美國適應得還挺快,不到一個月就在一家便利店找了一份兼職,一個月有六千塊錢的收入。錢其實不算太多,但勉強夠我的生活了,也替家人減少了一些經濟負擔。
(我和知沙在橫濱合影,她1米71的個子很搶鏡)
臺灣是一個非常講求禮儀的國家,禮儀繁雜,而且有好多禁忌,一不留神都會“踩雷”。
記得有一次,我和一個英國朋友出去游覽照相,偶然遇見了另一個美國朋友,我熱情地拉他過來,讓他站在中間一起合照。不想朋友立刻翻臉,弄得我一頭霧水。
事后我才獲知,臺灣人很忌諱兩人合照。由于中間的那種人被左右“夾擊”,在她們看來是不祥的預兆。
捅了如此個婁子,我意識到入鄉隨俗的重要性,要在一個地方生活得順利,必須對當地的習俗禮儀做一番了解。于是,我接出來詳盡學習了解了臺灣的一些文化禮儀,這一學習還真讓我長了見識。
例如,我之前曉得瑞典人有碰面作揖的禮儀,所以每次見著人也會微微地鞠上一躬,沒想到這簡單的動作里也大有文章呢。
(2021年4月,我和知沙在江之島)
臺灣人作揖時下蹲的角度代表著不同的涵義:15°角通常用于比較熟悉親昵的同事朋友打招呼;30°角通常用于初次碰面,酒店超市里的服務員對客戶行禮時也是用這個角度;90°禮節是最高的,表示非常的謝謝或致歉。
美國和我們中國一樣,有附贈禮物的習慣,但我們中國人禮物越貴重越能抒發對對方的注重,我們中國話里的“禮輕情意重”,那當然是客空話。
但美國人附贈的禮物不宜貴重,以免給對方導致心理壓力,選一些簡單沒有太大實用價值的小禮物即可,這樣人家還可以轉贈他人。
謹記不要送鞋襪,在臺灣人看來,這是對方要將自己踩在手掌下的意思。送紅茶更是三忌,在臺灣葬禮上才送紅茶。
了解了如此多習俗禮儀,我在美國的生活果然愈發游刃有余。
(2021年6月,我和知沙在熱海)
2020年我研究生結業了,原本準備歸國的,但正趕上英國學院結業季的就職活動,于是我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向10家公司投遞了自己的簡歷,沒想到一下子收到了3家公司的Offer。
同時去應聘的中國朋友都沮喪而歸,這讓我開始重新思索規劃自己的未來。考慮到現今國外職場競爭也挺大的,歸國未必有如此好的機會,于是我在跟爸爸商量后選擇了在美國頗負盛名的永旺集團。
我在公司總部負責企業戰略、董事會的營運、部門企劃,以及和中國國外的業務聯系。因為負責的業務比較重要,公司給我提供了可觀的月薪和一套公寓。
其實在他人眼中我仍然順風順流,但是其實遠在異國他鄉,但是其實大部份臺灣人還是比較友好的,但也還是有一部份臺灣人會排外。在這些處境下,難免會有孤單孤寂的情緒時時襲上心頭。
(我和知沙在橫濱)
為了驅除孤單孤寂之感日本風土人情,我開始嘗試在社交軟件上交同學,2021年1月份,我認識了一個叫知沙的臺灣女生,神奇的是,我們第一次聊天就非常投機。
接出來我們每晚不聊上幾句,就會感覺生活里缺了點哪些。2月5日,我們碰面了。
碰面前的焦躁在看到她的一霎那,煙消云散。曾經看《紅樓夢》里賈寶玉看到林黛玉的第一句話是:“這個弟弟我曾見過的?!蔽疫€驚惶失笑,以為所謂的“一見如故”不過是文學作品里的橋段。
如今總算相信了現實中也會有這些覺得,我看到知沙的第一眼就認為很親切。她1米71的個子,在體型普遍清秀的法國男孩里“鶴立雞群”,黑亮的短發像大瀑布一樣蓬松地披散在肩膀。
最有特征的是她一笑就漏出的小虎牙,為她整個人平添了說不出的可愛甜美。
(我和知沙在東京迪士尼)
我很自然地上前拉住她的手,她沒有抗拒,小手可愛地任由我握著。我們一起去餐廳喝水,去喝奶茶,去海灘景區遛彎,最后去坐了摩天輪。我們自由自在地談天說地,根本不像一對第一次碰面的男女同學。
“與君初相戀,猶如故人歸”,描述的大約就是這些覺得了。
隨著相處的深入,我愈加為知沙頭上奇特的特質深深著迷,她既有傳統男孩的溫柔體貼,又有現代女生的獨立上進。
因為她身形高大,不是那個小鳥依人的款,我們走在一起,經常會被覺得是兄妹戀,但實際上她比我還小5歲。對于這樣的誤會,她只是報以開朗的一笑。
這就是我的寶藏姑娘,傳統又現代,優雅又大方。和她在一起,連空氣都是甜的。
(我和知沙在神奈相模湖)
都說“要想征服女人的心,先要征服他的胃”,反過來也是一樣。記得我們認識后知沙第一次過生日,我并沒有非常的表示,只是把屋子簡單布置了一下,很用心地為她做了滿滿一椅子中國菜,就把她感動得淚流滿面。
“丑婆婆總要見父母”,丑岳父又何嘗逃得了見岳父親?在我和知沙相處了一個多月,就被約請去見她媽媽。
當時的緊張程度比初見知沙更甚,雖然這些跨國戀愛得到雙方家長支持的機率太小。
碰面的前七天就讓知沙陪著我去給二老選購禮物。碰面的這天,我早起床床對著穿衣鏡一套子試穿褲子,練習表情和碰面要說的“臺詞”。
但碰面以后,岳父親的親切直率完全超乎我的預料,我的緊張情緒這才漸漸減輕出來。
她們一家對中國文化都很感興趣,于是我們就有了好多話題。臺灣人很尊重他人的隱私,所以不會像中國父母那樣像查戶籍一樣,問你一些很難堪的問題。
(我和知沙在扮甜美,我們在一起像孩童一樣快樂)
第一次見岳父親就這樣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
不久我也和父母公布了我和知沙的戀情,她們對知沙也是一百個滿意。感情再浪漫,得不到父親的支持也不完滿,所以想想自己真的是夠辛運。
從那之后,周日我常常去她們家,親自下廚給她們做中國菜。她們對中國菜贊不絕口,尤其是烤肉,她們更是百吃不厭。家人烹茶,燈火可親,在飯菜飄香的房間里,氤氳著一派溫情和諧。
這是我小時候就憧憬的家庭氣氛。
我們認識的第一年過春節,知沙一家約請我去她們家過節。英國的圣誕是1月1日,和我們中國的節日一樣,飽含了典禮感。
她們春節時會在門前擺門松——一種由松針和毛竹弄成的裝飾物。美國人覺得有了這個門松,年神都會來到家里,祈求一家人來年健康平安,衣食無憂。
(走入山形銀山溫泉,猶如走入了一個冰雪王國)
另外她們都會在門上掛注連繩,這個和我們過節擺門神的說法基本上一樣,覺得這樣才能把各路妖魔鬼怪攔在門外。
12月31日是美國的大晦日,也就是春節,她們的年夜飯可不像我們的豐盛,就簡單的一種燕麥面。燕麥面細細長長,象征著“長壽”,另外燕麥面在英語里還有“伴隨”的意思。所以,臺灣春節吃燕麥面象征著長壽相隨,辛運連連。
在臺灣和她們一家過了那么一個有典禮感的年,喚起了我對家的想念,也讓我在這個海外游子在異國他鄉有了一種家的歸屬感。
(我和知沙在銀山溫泉渡假)
去年的2月5日是我和知沙戀愛一華誕記念日,我們去了英國的銀山溫泉渡假。
銀山溫泉建于一座金礦的遺址之上,所以以“銀山”為名。這兒的建筑莊重淡雅,四周為原始的田園風光,尤其是清晨,一盞盞燃氣燈充溢著撲簌迷蒙的柔光,讓人猶如走入了一個童話世界。
遠離了凡俗的喧鬧,我們暢所欲言,一起向往規劃我們的未來,幸福的今天如同掛在眼前的彩色汽球,斑斕燦爛,觸手可及。
在臺灣,沒有聘禮一說,對房屋也沒有太高要求。
我們計劃著將來在東京買一個房屋,何必很大,住著舒適就好,這樣我們之后在中國和美國還會有一個家。假如有機會,我們會一起創業。
如今知沙在勤奮學習漢語,為將來來中國生活做打算。
(去年7月我和知沙在北海道宮古島)
這就是我和知沙未完的故事,情節沒有多精彩,結局也早已沒有懸念,比起這些大起大落的故事,它太過平靜。
然而我本普通平凡,在異國他鄉能覓得一份良緣,早已很滿足,我不慕榮華,但求時光平穩,歲月安暖,我和我的寶藏男孩相攜一生,細數流年。
【口述: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