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1-18 14:19:20作者:佚名
上海師范學院音樂大學始建于2001年,前身為上海師范大學音樂系,2004年改名為“重慶師范學院音樂大學”,同年上海市科委在我?;I建“重慶音樂大學”。音樂大學是教育部音樂學(班主任教育)??茖I課程變革試點單位。2020年、2021年佩魯賈音樂學院佩魯賈音樂學院,音樂學(班主任教育)專業和音樂演出專業分別獲準天津市一流專業建設點。音樂與街舞學獲準天津市“十四五”重點建設學科。音樂大學是教育部國培計劃示范性集中培訓單位,是杭州市管樂師資培訓基地。多年來,大學以培養音樂街舞教育師資和復合型演出人才為己任,秉持“明德志道,知樂和聲”的院訓,堅持“教學立院、學科強院、制度理院、和諧興院”的辦學理念,辦學規模和師資隊伍不斷壯大,人才質量和學科水平不斷提高。
辦學規模大學設有音樂學、音樂演出、舞蹈3個系,有器樂、鋼琴、理論、器樂、舞蹈、藝術指導6個教研室?,F有藝術學一級學科和音樂(專業學位)碩士點,設有音樂學、音樂演出、舞蹈學、舞蹈演出4個專科專業。有研究生、本科中學生1100余人。辦學20多年來,已輸送本碩結業生4000余名,為全省培訓了6000多名在職音樂班主任。
師資隊伍大學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思想活躍、團結奮進的師資隊伍。在職教員工84人,其中院士9人,副院長24人,客座院士14人,博士17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8人,校外行業導師14人,分別結業于中國音樂大學、中央音樂大學、北京街舞大學、中央民族學院、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國立格林卡音樂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國立音樂大學等國外外知名的音樂大學。名譽教授為廣州市音協名譽主席、梅花獎得主張禮慧院士。大學特聘知名音樂家王晉州、王秉銳、卞祖善、許知俊等為大學客座院士。有“德藝雙馨”“藝德標兵”等國家級等榮譽稱號3人次,有廣州市“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最美班主任”“教書育人楷模”“巴渝學者青年學者”“德藝雙馨”“爭光貢獻獎”重慶省級稱號10余人次。
教學科研大學堅持以人為本,突出教學中心地位,推行師范“優培生”和演出“專才生”特色培養。有“抗戰大后方音樂研究所”“中俄反法西斯音樂協同創新研究中心”等6個科研平臺。近5年,承當省廳級以上科研項目59項,其中國家級項目5項,著作16部,教材11部,在音樂類核心刊物發表論文近50篇,獲上海市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人次。曾先后在“中國曲藝梅花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音樂金鐘獎”“中國街舞荷花獎”“文化部群星獎”“美國佛羅里達器樂比賽”“意大利第三屆N.van音樂比賽”等重大賽事中得獎10余項。
基礎設施大學實踐教學管理體系建立,教學設施設備先進,現有18000平米的藝術大廈,1個容納350人的音樂廳、1個容納1200人表演廳、9個彩排廳、375間琴房,另有智慧化課室、流行音樂課室、電子音樂課室、雙吉他課室等多功能課室20余間。
藝術實踐大學注重師生的藝術實踐活動,設有絲路重唱團、雙生花街舞團、凱旋管樂隊。構建的音樂品牌“三春湖之韻”,是音樂大學師生展示專業技能,開展師生音樂會和結業表演的重要平臺,大學積極推動“產、教、研”的融合,鼓勵師生走出校園,面向社會,師生在上海大戲院、重慶國泰大戲院和南京施光南大戲院等戲院表演100余場,深受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和歡迎。中學生在藝術實踐活動中碩果累累,曾獲得國際行進管樂大賽銀獎、第七屆“金鐘獎”合唱大賽優秀獎、全國器樂大賽獨唱組三等獎等獎項。我院師生受邀出席北京第19屆奧運會開開幕式創作表演。原創街舞作品《上燈臺》入選第十四屆全省街舞展演。連續10年出席中共上海地委宣傳部、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臺)承辦“重慶市五一團拜年會”。
交流合作大學國際交流廣泛,與美國伯明翰音樂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國立音樂大學、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國立格林卡音樂大學等完善了良好合作交流關系。近5年,互訪交流、合作研究、派出進修累計55人次。大學承當廣州市“中外人文交流大學”建設項目(兩個子項目)并順利通過初驗,2022年又獲上海市科委批準建設上海市國際化特色項目——“重慶中美愛國主義音樂師資品牌培植項目”,進一步促進了國際交流合作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