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過新年,最熱鬧的是新年前天晚上。是平安夜,人們聚集在教堂、街頭或廣場,唱詩、祈禱、祝福、懺悔,并一同迎候那除舊更新的一瞬。午夜12點,全國教堂鐘聲齊鳴,樂隊" />
更新時間:2021-08-10 04:33:21作者:admin2
1、新年習俗
美國人過新年,最熱鬧的是新年前天晚上。是平安夜,人們聚集在教堂、街頭或廣場,唱詩、祈禱、祝福、懺悔,并一同迎候那除舊更新的一瞬。午夜12點,全國教堂鐘聲齊鳴,樂隊高奏著名的懷舊歌曲《一路平安》。在音樂聲中,激動的人們擁抱在一起,懷著惜別的感傷和對新生活的向往共同迎來新的一年。
美國人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習慣,就是在新年許愿立志,他們稱之為“新年決心”。這決心通常不是什么宏圖大志,而是一些樸實而實際的打算,例如“我一定戒煙”、“我要好好對待鄰居”等等。他們總是坦率地講給大家聽,以期得到監督和鼓勵。
據說美國的印第安人也有獨特的新年習俗。每到除夕之夜,他們就舉行富有特色的篝火晚會,一家人圍在篝火旁邊,載歌載舞。待至晨曦微露,他們就把破舊衣物付之一炬,作為除舊迎新的象征。
2、情人節習俗
2月14日,是西方傳統的圣瓦倫丁節,又稱“情人節”,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古羅馬時代的牧神節,就是一個情侶們的節日。是日男女青年歡聚一堂,姑娘們把表達愛情的祝詞放在簽筒里,小伙子依次抽簽,抽到哪位姑娘的祝詞,那位姑娘就成為他的戀人。
在美國,圣瓦倫丁節已不僅僅是青年人的節日,親人朋友之間都可以互送小禮品以表達感情增進友誼。不少商店專門出售這類禮品,如裝飾成心形的巧克力糖、或者系著緞帶的紅玫瑰和郁金香花束。至于各式各樣的情人卡,更是比比皆是。
3、愚人節習俗
愚人節,人們常常組織家庭聚會,用水仙花和雛菊把房間裝飾一新。典型的傳統做法是布置假環境,如把房間布置得像過新年一樣,等客人到來時則祝他們“新年快樂”,令人感到別致有趣。
不過愚人節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相互開玩笑,捉弄對方,比如,小孩子會告訴父母說自己的書包破了個洞,或者臉上有個黑點,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一邊喊著“四月傻瓜”,一邊笑著跑開去。
如今的愚人節在美國已主要是淘氣的男孩子們的節日。
4、復活節習俗
復活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復活的一個宗教節日。每年,春分過去,第一次月圓后的第一個星期日就是復活節。日期年年不同,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
復活節有不少傳統習慣,最典型的要數復活節彩蛋。古人常把蛋視為多子多孫和復活的象征。后來基督教徒又賦予蛋新的涵義,認為它是耶穌墓的象征,未來的生命就是從其中掙脫而出世的。
復活節時人們把雞蛋染成紅色,代表耶穌受難時流出的鮮血,同時也象征復活后的快樂。還有一種古老的習俗,是把煮熟的雞蛋送給街頭的孩子們做游戲,他們把蛋往前滾,誰的蛋最后破,誰就獲得勝利,蛋全歸他所有。
兔子也是復活節的象征。因為兔子繁殖力很強,所以人們把它視為新生命的表現者。大人常繪聲繪色地告訴孩子復活節彩蛋是兔子下的,并把彩蛋放在花園里,讓孩子們玩找蛋游戲。
現在每逢復活節,美國大小糖果店總要出售用巧克力制成的復活節小兔和彩蛋。這些彩蛋小的和雞蛋差不多,大的竟有甜瓜那么大,孩子們自然喜歡,送給親戚朋友,也不失為上佳禮品。
5、萬圣節習俗
11月1日萬圣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萬圣節前夜,即10月31日夜晚,是兒童們縱情玩樂的好時候。它在孩子們眼中,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節日。
夜幕降臨,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盞“杰克燈”(南瓜燈)跑出去玩。
“杰克燈”的樣子十分可愛,做法是將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瞇瞇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蠟燭,把它點燃,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便能看到這張憨態可掬的笑臉。
收拾停當后,一群群裝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燈”,跑到鄰居家門前,威嚇般地喊著:“要惡作劇還是給款待”、“給錢還是給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錢款待他們,那些調皮的孩子就說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
他們有時把人家的門把手涂上肥皂,有時把別人的貓涂上顏色。這些小惡作劇常令大人啼笑皆非。當然,大多數人家都非常樂于款待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客人。所以萬圣節前夜的孩子們總是肚子塞得飽飽的,口袋裝得滿滿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美國傳統節日
美國人請客吃飯的禮儀美國人性格外向,熱情直爽,不拘禮節,他們的風俗禮儀存在著許多與眾不同之處。美國是一個時間觀念很強的國家,各種活動都按預定的時間開始,遲到是不禮貌的。同美國人約會聯系簡單,打個電話,對方會很高興地同意在盡短的時間內見面。美國人也有禮尚往來的習慣,但他們忌諱接受過重的禮物,一則是美國人不看重禮品自身的價值,二來法律禁止送禮過重,從家鄉帶去的工藝品、藝術品、名酒等是美國人喜歡的禮物,除節假日外,應邀到美國人家中作客甚至吃飯一般不必送禮。美國社會有付小費的習慣,凡是服務性項目均需付小費,旅館門衛、客房服務等需付不低于l美元的小費,飯店吃飯在結帳時收15%小費。美國人請客吃飯,屬公務交往性質多安排在飯店、俱樂部進行,由所在公司支付費用,關系密切的親朋好友才邀請到家中赴宴。美國人的食物因地區、民族不同而種類繁多,口味各異,漢堡包、“熱狗”、餡餅、炸面圈以及肯德基炸雞等都是風靡世界的食品,但美國人待客的家宴則是經濟實惠、不擺闊氣、不拘泥形式的。通常的家宴是一張長桌子上擺著一大盤沙拉、一大盤烤雞或烤肉、各種涼菜、一盤炒飯、一盤面包片以及甜食、水果、冷飲、酒類等。賓主圍桌而坐,主人說一聲“請”,每個人端起一個盤子,取食自己所喜歡的菜飯,吃完后隨意添加,邊吃邊談,無拘無束。美國人將請客人吃頓飯、喝杯酒或到鄉間別墅共度周末作為一種交友方式,并不一定要求對方做出報答,如有機會請對方到自家吃飯就可以了。吃完飯后,客人應向主人特別是女主人表示特別感謝美國人的飲食習慣美國人在吃午餐和吃晚餐之前,通常要喝點雞尾酒,但在加利福尼亞州,人們大都喝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