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1-08 09:02:41作者:佚名
重慶光益中學位于南岸區黃桷埡文峰段78號,由英國倫敦基督教聯誼會創辦。 1892年2月15日,傳教士陶維信在重慶大梁子(今渝中區新華路)招收男童。 1894年,學校遷至下都郵街23號(今解放碑美美百貨)。經清代川東道臺批準,原名廣益書院,1898年更名為廣益書院。1904年由下都驛街遷至巴縣崇文里(現址南縣黃桷埡)。區),更名為廣益中學。 1928年,由于反宗教運動,學校脫離英國倫敦基督教聯誼會。后由華人楊鳳嶺接管,改制為重慶市私立廣益中學。同年,四川省政府委員、川東軍閥劉湘親自為學校頒發“江巴學校之冠”牌匾。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廣益中學升起了重慶第一面五星級紅旗。 1951年由四川省重慶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為四川重慶第五中學。 1960年,涼風埡中學撤銷。 1992年,川渝市教委發出命令,恢復校名為川渝廣益中學,“廣益”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 1997年,直屬重慶市后更名為重慶廣益中學。同年,毗鄰的重慶四中改制。廣益吸納了原重慶四中的大部分教職工和學生,擴大了學校規模。 2001年5月,學校經重慶市教委批準成為重慶市聯合招生學校。 2004年,學校吸收涂山中學,繼續擴建。 2005年被評為南岸區示范中學。
一百年來,經過不同歷史時期師生的共同努力,廣益中學形成了“愛國愛校、治學嚴謹、尊師勤生、文明活潑”的優良傳統。在不同歷史時期貝語網校,在繼承傳統辦學特色的基礎上不斷與時俱進創新。由于學校最初由教會創辦,教學負責人是英國人,學生們與英國人接觸頻繁,對英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來成為一所私立學校。其校長楊芳玲畢業于英國伯明翰大學,擁有深厚的英語基礎,尤其注重英語教學。高中畢業后,學生可以用英語閱讀莎士比亞全集,并能用英語流利交談。
1904年,時任校長陶惟一先生擔任英國皇家足球隊第二隊的中鋒。他把第一個足球帶到了四川。學校于1905年建成西南地區第一個標準足球場,1907年組建第一支正規足球隊,著裝、穿鞋,足球運動廣泛開展。重慶足協在編撰《重慶足球史》時,經過研究,得出“重慶現代足球運動始于廣益中學”的結論。楊芳玲接任校長后,她對足球的熱情繼續受到重視和喜愛。學校足球水平持續蓬勃發展。校隊擊敗了重慶所有中學,多次擊敗英法艦隊后名聲大噪。 1933年,校隊以7比0擊敗英國福康號足球隊。為此,該船向學校捐贈了一口船上的銅鐘,至今仍在使用。 1937年,廣益中學在重慶首屆運動會上獲得中學生足球冠軍。校隊多名隊員代表四川隊及西部五省隊參加全運會、全國足球比賽、川東賽區比賽等賽事。
1951年政府接管廣益后廣益中學,學校在保持原有辦學特色的同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課外活動更加活躍。學生們對足球的熱愛依然存在。足球班有球隊,學校有校隊。定期舉辦校內比賽,邀請市內高校來校比賽。 1950年代初期,他在全市中學足球比賽中多次獲得冠軍,其中包括市運會“保衛杯”冠軍。從20世紀60年代初到1970年代初,它在全市中學系統中始終排名第二或第三。 1982年獲南岸區“希望杯”冠軍、市“希望杯”比賽第三名。冼世昌、王家訓、馬定偉(中國足球明星馬明玉的父親)、朱德金、陳英俊等數十人先后入選四川省足球隊。馬佩子,1960、1970年代的體育教師、足球教練廣益中學,是《重慶足球史》收錄的著名教練員之一。 1985年、1986年、1987年,學校女子足球隊獲得重慶市女子足球錦標賽冠軍,并獲得了三連冠永久獎杯。學校還被確定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布局學校”、“重慶市南岸區青少年兒童體校”。
在繼承足球傳統特色的同時,學校的藝術特色凸顯。中國著名畫家楊繼川、佘雪曼等曾在該校任教。 20世紀80年代,畢業生傅毅在瑞士舉辦個人工筆畫展,引起轟動。他的一幅花卉作品被法國選為郵票圖案。王林學生的國畫《歡樂森林》入選四川省兒童美展,《小猴子摘蘋果》獲省二等獎,《這個叔叔真有趣》1984年入選法國并獲優秀獎獲獎,《幸子爸爸,我們想見見你》入選日本廣島展覽,自2000年以來,藝體高考人數連續多年位居南岸區第一。在音樂方面,學校長期組織合唱團、樂器興趣小組,讓有音樂天賦的學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