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本科教育是沒有醫學專業的,很簡單的道理,醫師是社會的精英階層,他們畢業出來就是博士,所以都" />
更新時間:2023-10-20 20:24:32作者:admin2
糾正一下誤區:不是我們的學歷他們不承認。是因為他們醫學生的培養模式不同。
國外的本科教育是沒有醫學專業的,很簡單的道理,醫師是社會的精英階層,他們畢業出來就是博士,所以都是doctor,只有擁有醫學博士學位那才是醫生。這個是對他們學歷的尊重,不要把doctor就當成了醫生。
另外他們從學校培養出來的是全科醫生,需要申請在教學醫院實習,通過考試成為住院醫師以后逐步培養成專科住院醫,晉升主治。所以國外的醫院主治醫師未必有國內多。
國外的醫學生培養模式是這樣的:首先完成一個本科學位,且學習成績優秀,GPA=3.5以上(相當于百分制的85分),課外活動也要求優秀,還要有有分量的人物的推薦信,這種競爭是相當激烈的。所以在國內完成的學位在國外還要繼續學很多年。不是我們的學歷他們不承認。但是他們的醫師資格證在國內可以用,我們的醫師資格證在他們那里行不通。
如果要在國外修讀一個臨床型的研究生是異常辛苦的,首先是競爭很激烈,國外的申請者就很強,你要申請需要有很好的成績,不管你現在就讀于什么樣的學校,首要要做的就是各門成績都很好。其次是實習、輪轉,還有一系列的考試。淘汰率很高,最后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這個過程有很多年,如果是女生就要好好權衡一下個人問題。畢竟中國人的家庭觀和婚姻觀是不一樣的。還有就是醫師執業資格考試,國外的考試是很難的,還有語言的問題。
如果是追隨你叔叔在實驗室工作也很好,中國人吃苦耐勞,在國外從事基礎學科研究工作也是不錯的。
在國外讀研要注意以下問題:
1.個人志向,選擇臨床型還是科研型,看興趣也看個人知識能力,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自主性
2.現階段的學習成績 不管什么課程一定要好,即使是二流的學校GPA=3.0以上是必不可少的。臨床型的更高。
3.外語學習 至少要考GRE,選擇北美院校要考Toefl,英聯邦的要考IELST。都有相應通過的標準,以你申請的學校具體要求為準。
4.耐力和自制力 已經說過了,這個過程注定很辛苦,尤其是還有語言困難。
5.足夠的資金 學費是很貴的,申請獎學金異常不容易,有的干脆就沒有,一年幾十萬人民幣的學費還有根據地域不同而有所區別的保險和生活費,還有出國前一系列培訓費,要有足夠的準備。至少不至于簽證被拒。
國內的研究生:
1.要知道自己讀研是為了什么,比如好工作,比如就為了一張文憑改變二流院校畢業生的尷尬身份,比如本科生涯意猶未盡有明確的目標繼續研究,這是一條很辛苦的路,很多人跟你一起辛苦,高投入低回報。
2.做好可能失敗的準備 申請國外的院校一次可以申請很多,但國內一次只能報一所院校,一個專業,有的還要選擇一名導師。但是國內考試的人有那么多,有很多人比你有更充足的準備,更強烈的求勝欲望比如已經工作了很多年的低年資醫生。
3.耐得住寂寞 準備的過程很辛苦,一面忙著臨床實習的工作,一面還要準備考研。而你身邊一定有人還在找工作,如果你兩頭懸著,心情就會異常痛苦,迷茫的時候能忍受有人陪伴的孤單,很重要。錢不是問題,因為花費不大,但是一定需要很多的精力。
4.外語學習不要間斷 要出國的人英語水平現在還是可以的,間斷了就不容易撿起來。
5.積累臨床知識認真見習實習,也可以學到很多,同時最好在學習過程中明確興趣方向,免得選專業的時候還在傷神。
特別補充:因為兩種考試都勢必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時間,要求、成本和回報比例又很不同,所以現在最好就要選好到底將來走那個方向。
一定要記得:魚和熊掌不可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