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 幸尚寬,何為不可? 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 遂攜拯如初" />
更新時間:2023-10-16 04:47:15作者:admin2
急不相棄
譯文: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 幸尚寬,何為不可? 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 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華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很為難。王朗卻說: 幸好船還寬敞,有什么可為難的。 一會兒賊寇要追上來了,王朗想丟下剛才搭船的人。華歆說: 剛才我所以猶豫,正是這個原因。既然已經接納了他來船上托身,哪里能因為情況危急就丟下他呢。 于是就繼續帶著他趕路。世人也由此判定華王二人的優劣。
我們的教材曾經選用了數則《世說新語》的故事,如《小時了了》《陳太丘與友期》《人琴俱亡》《周處》《楊氏之子》等,上面也列舉并分析了一些,下面再摘錄一些有名的故事以饗讀者。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德行)
鐘毓、鐘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鐘繇曰:“可令二子來。”于是敕見。毓面有汗,
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栗栗,汗不敢出。”(言語)
鐘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毓拜而后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言語)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雅量)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臥,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雅量)
時人目王右軍:“飄如游云,矯若驚龍。”(容止)
王子猷、王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語時了不悲。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慟絕良久,月余亦卒。(傷逝)
劉伶恒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衣,諸君何為入我中?”(任誕)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假譎)
王右軍年減十歲時,大將軍甚愛之,恒置帳中眠。大將軍嘗先出,右軍猶未起。須臾,錢鳳入,屏人論事,都忘右軍在帳中,便言逆節之謀。右軍覺,既聞所論,知無活理,乃剔吐污頭面被褥,詐孰眠。敦論事造半,方意右軍未起,相與大驚曰:“不得不除之!”及開帳,乃見吐唾從橫,信其實孰眠,于是得全。于時稱其有智。(假譎)
王戎儉吝,其從子婚,與一單衣,后更責之。(儉嗇)
王戎女適裴,貸錢數萬。女歸,戎色不說。女遽還錢,乃釋然。(儉嗇)
石崇與王愷爭豪,并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既惋惜,又以為疾己之寶,聲色甚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干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許比甚眾。愷惘然自失。(汰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