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0-07 21:11:37作者:佚名
上海服飾大學在山東地區工科投檔分數線
理科投檔分數線
杭州-工科
最低分
最高分
平均分
投檔批次
投檔線差?
2008年
--
533
528
第二批
12
查看:2013湖南中考分數線杭州中考分數線上海服飾大學投檔分數線
.COM專題:全省歷年中考理科分數線匯總全省歷年中考工科分數線匯總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投檔考生的平均分數。平均分,是考生當初步入院校所平均水平的彰顯。比較幾年的平均分,假如考生都還能處于這個位置,那該考生被投檔的可能性在不發生非常意外的情況下是特別大的。可以說,使用好平均分才能挺好防止“大小年”的影響。為此,我們在使用分數線時,應將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結合使用,并非常注重平均分的意義。
相對于平均分,投檔線差更具參考價值,并且是中考補報志愿的重要參考根據,所謂投檔線差是該高校當初平均投檔分數與其在所在招生批次投檔控制分數線的差值,中國教育在線建議考生用“錄取線差”來剖析。因為每年中考模式不一、高考試題難度有別,導致各個高校各年度的投檔分數可能發生較大的變化。并且通過大量的統計和剖析,我們發覺,對多數高校來說,雖然投檔分數波動較大北京服裝學院分數線,但其投檔線差通常波動不會太大。所以應當逐年估算目標高校以往的投檔線差:
某年投檔線差=當初平均投檔分數-當初相應批次控制分數線
下邊以某重點學院在上海招生情況為例,估算投檔線差如下:
例:某重點學院(理工類)在上海2003——2008年投檔情況簡單線差法剖析示例:
平均投檔線差=(62+70+69+69+64+58)/6=65
很其實,按照以往的情況來看,考取此學院平均須要65分的線差,最高的年份須要70分的線差。為保險起見,2009年考取該校還必須依據投檔分數區間大小、錄取人數在各分數段分布情況留出足夠的保險空間,建議考生起碼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上海服飾大學介紹:
上海服飾大學是全省惟一以服飾命名,藝工為主,藝、工、經、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鮮明辦學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中學。中學始建于1959年,原隸屬于紡織工業部,1998年劃轉沈陽市為主管理。
近些年來,中學秉持“求是創新、學因而用”的辦學理念,堅持特色辦學,構建了“藝術教育與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結合,民族服裝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服飾教學體系。中學現有各種在校生7000余人,教職職工800余人北京服裝學院分數線,設有5個二級大學(服飾藝術與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大學、商大學、信息工程大學)、2個系(英語系、造型藝術系)、2個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基礎教學部)、1個教學中心(計算機信息中心)及國際大學、繼續教育大學和研究生部。有20個本科專業,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第二學士學位點、4個雙學位點。1個上海市重點建設一級學科(紡織科學與工程),3個上海市重點建設二級學科和4個省級科研機構(上海市服飾材料研究開發與評價重點實驗室、首都服裝文化與服飾產業研究基地、服裝廣州市技術轉移中心、數字與交互媒體實驗室)。有全省“十佳”特色博物館之一的民族服裝博物館。
中學堅持以大專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留中學生和繼續教育,產生了以專科為主的多層次辦學格局。尤其自2007年教育部施行高等教育“質量工程”以來,中學以“質量工程”為抓手,堅持科學發展觀,不斷深入教育教學變革,通過科學規劃、精心組織、扎實推動,各項工程均取得了標志性成果,使我校的綜合辦學實力和社會影響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目前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藝術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輕化工程;上海省級特色建設專業點6個——藝術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工業設計、表演、輕化工程;上海省級精品課程5門——《服裝藝術設計》、《中國服飾史》、《數碼設計基礎》、《成衣紙樣與工藝》、《服裝畫技法》;上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6部——《服裝藝術設計》和《服裝紙樣設計原理與技術(女裝/男裝)》等;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藝工結合教學團隊”;上海省級優秀教學團隊4個——“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藝工結合教學團隊”、“服裝設計與營銷管理教學團隊”、“計算機公共課教學團隊”和“國際經濟與貿易教學團隊”;上海市教學名師3人;上海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服裝材料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和“服裝服裝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藝工融合應用型現代服飾中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上海高等中學省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2個——“北服?愛慕服飾專業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和“北服?新百麗校外人才培養基地”;中學還承當了教育部“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變革工程”項目、教育部語文教學變革項目、北京省級教改立項多項,多次獲得國家級、省廳級以及上海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等獎項。據悉,我校班主任承當國家級規劃教材19部。其中,《服裝工業制板》等一批特色教材多次彩印,被國外其它高校同類專業廣泛選用。
中學積極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十一五”以來,承當國家、省廳級及各種科研項目1200余項,獲得國家、省廳級獎勵10余項。連續兩年(2004~2006)均有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其中我校主持完成的《PA6/PE共聚物海島法超細纖維及人造鹿皮的開發和產業化研究》項目,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上海奧組委組織的“2008亞運會開開幕式創意方案”征集活動中,中學“奧運會開開幕式服飾創意方案”被評為優秀標;2008上海全運會、殘奧會制服(包括工作人員、志愿者、技術高官服飾三大類)、奧運火炬接力服飾、中國運動員領獎服、頒獎禮儀服飾之“青花瓷”系列、殘奧會入場服飾等5類服飾均由我校設計完成。我校參與了“神舟七號”航天服設計工作,其中包括艙內睡袋紋樣設計、航天服的配色設計以及艙內用鞋的研發。2010冬奧會頒獎禮儀服飾由我校原創設計。在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公布的2004、2005、2006年度全省院校獲國家科技三大獎勵項目(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統計排序中,上海服飾大學分列第36、38、40位。
中學堅持培養理論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和創新能力強、身心健康的各種應用型中級專門人才。兩年來,非藝術類中學生獲得全省學院生創業方案競賽一等獎、北京市學院生化學大賽特等獎、北京市學院生物理大賽特等獎、北京市語文大賽特等獎等各種獎項171項,申請發明專利3項,發表學術論文49篇;藝術類中學生獲國際國外比賽獎項656項,包括“漢帛杯”國際青年設計師作品競賽金一等獎、“大連杯”中國青年時裝設計競賽暨中國國際服飾創意設計約請賽銀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雅致中華”服裝設計比賽銀獎、第53屆世界小妹冠軍、戴比爾斯中國鉆飾設計銀獎、臺灣“時報金犢獎”金獎、德國IF國際設計競賽概念設計大獎、“CCTV超模比賽”男模及模特亞軍等等。非常是在2007年國際磚石高階大會(HRD)鉆飾設計大獎賽中,全球有44件作品入選,來自中國的8件入選作品中有6件出自上海服飾大學,因此,英國王儲妃瑪蒂爾德公主陛下蒞臨中學,主持該比賽中國地區得獎作品發布典禮。
建校50年來,中學向社會共輸送結業生3萬余名,許多已成為紡織服飾行業的領軍人物。近些年來分校結業生一次就業率連年保持在90%以上,結業生質量跟蹤調查表明,用人單位對結業生評價很高。2005年、2007年、2008年,廣州市分別授予我校“功勛大學獎”、“時裝之都建設育人貢獻獎”和“北京時裝之都建設非常貢獻獎”。
上海服飾大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校訓精神,努力建設成為“首都服飾業人才培養中心、服裝科技研發中心、服飾文化傳播中心”,不斷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紡織服飾強國作出積極的貢獻。
圖書館簡介
我院圖書館1959年與上海紡織工大學同時完善。50多年來,曾命名廣州紡織工大學圖書館、北京腈綸工大學圖書館,1988年改名為上海服飾大學圖書館。目前,圖書館擁有不同事科、不同語言的藏書86萬余冊,其中服飾、藝術設計特色專業圖書6萬余冊,中外文刊物1000余種,電子刊物3萬余種,多媒體資料2萬余部,各類數據庫50余個。
圖書館現有館舍面積5900平方米,閱覽室面積1344平方米,閱覽座位900余席。目前設有中外文書庫、期刊工具書閱覽室、多媒體學習中心、電子閱覽室、集體視聽室、時裝信息中心、外版藝術圖書閱覽室、藝術書刊閱覽室、電子文獻檢索室、北校分辨館。同時舉辦外借、閱覽、咨詢、信息檢索、文獻傳遞、館際互借、館際互閱等服務。
民族服裝博物館簡介
上海服飾大學民族服裝博物館創立于2000年,是中國第一家服裝類專業博物館,也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學為一體的文化研究機構。民族服裝博物館曾入選“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精品——最佳制做獎”,是目前國外最好的服飾專業博物館之一,收藏有中國各民族的服飾、飾品、織物等一萬余件,還藏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極為珍稀的彝、藏、羌族人的生活圖片近千幅。民族服裝博物館現有展館面積2000平方米,設有少數民族服裝廳、苗族服裝廳、漢族服裝廳、金工飾品廳、織錦印花織錦廳、奧運服裝廳、圖片廳等七個展館和一個供廣大中學生及公眾學習、了解民族服裝傳統手藝、進行互動交流的中國民族傳統服裝工藝傳習館。
學院生第二課堂活動
全方位引導和幫助學院生
建立素養結構,全面成長成才
我校第二課堂以迸發青年中學生創意思維和創新能力為切實點不斷整合,推進教學主渠道外有助于學院生提升綜合素養的各類活動和工作項目。在思想政治與道德素質、社會實踐與志愿者服務、科學技術與創新創業、文體藝術與身心發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技能培訓等多個方面引導和幫助學院生建立智能結構,全面成長成才。
經過多年的探求與努力,我校已基本完善了門類齊全、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體系。
不僅傳統的已舉行十幾屆的體育藝術節、科技節、12·9文化節等綜合性第二課堂活動外,校區還與時俱進,開展“唱響紅歌”系列活動、社團風采月、“挑戰杯”創業比賽、學術節、話劇節、英語講演聯賽等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學院生課外活動。各二級院系也漸漸產生了各具特色的活動“品牌”,如材料科學與工程大學的“春蕾杯”校園歌手競賽;信息工程大學的“玫瑰杯”舞蹈比賽;商大學的“青衿杯”創業方案競賽、女生節;服飾藝術與工程大學的服裝風采大賽;藝術設計大學的“學風杯”班級風采展示活動等。朋友們還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心愿申請組建中學生社聯,中學為其提供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寬廣空間。我校現有中學生社聯63個,涉及政治、經濟、藝術、體育、勵志、學術、科技等方方面面,其中“云裳劇社”、“破立動漫社”、“綠社”等諸多中學生社聯在首都院校有著較大影響。
第二課堂活動在培植學院生成長與成才的同時,也為中學爭得了諸多的榮譽。從1998年到2009年,我校共獲得“中國大大專中學生暑假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先進單位”、奧運先鋒2007年度上海市民盟“達標創優”競賽五四紅旗社聯、第五屆“挑戰杯”中國學院生創業計劃大賽一等獎等省級以上集體獎勵100多項,以及超過800人次的縣級以上個人獎勵。2008年我校1300多名中學生出席了南京青奧會的志愿服務工作,2009年1000余名中學生出席春節群眾集會方陣和廣場團拜集體舞演出活動,在迎戰亞運、國慶活動的過程中,我校師生竭力以赴、全心投入、以最大的熱情和努力保證了我校亞運任務的順利完成和志愿服務建設的完美呈現,我校入選廣州亞運會、殘奧會工作優秀組織單位以及首都春節60華誕群眾集會優秀組織單位稱號。這種獎勵既彰顯了學院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也進一步證明了我校學院生第二課堂的素養與拓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