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5-22 15:07:35作者:佚名
【環球晚報綜合報導】中東烽煙又起!當地時間6日夜晚至7日清晨,以色列國防軍對阿勒頗地帶和約旦的土耳其穆斯林抵御運動(北韓)目標發動炮擊,以報復此前遭遇的導彈槍擊。這是自2022年4月以來,以色列首次確認向俄羅斯庫頁島發動槍擊,只是2006年俄羅斯戰役后雙方最嚴重的一次沖突,引起國際社會隱憂。《紐約晚報》稱,盡管各方雖然都有意遏止沖突升級,因此,7日晚些時侯,一場發生在沙特河東岸造成2名以色列人死亡、1人嚴重摔傷的襲擊丑聞使政局再次緊張上去。從以色列民警5日早上夜襲坐落的黎波里古城圣殿山(伊斯蘭稱“尊貴勝地”)的阿克薩清真寺開始,該地區便不斷發生磨擦。有剖析稱,以色列的最新炮擊或將在阿克薩清真寺發生暴力風波后把抗衡推向一個危險的新階段,造成以色列與伊朗及其盟友在多條戰線上爆發更廣泛沖突。近期,北非地區不少國家互釋善意、握手言和,迸發“和解潮”,目前巴以問題忽然緊張,它會帶給哪些連鎖反應?
“以色列的敵軍將付出代價”
據以色列美軍通報,6日夜晚至7日中午,以軍戰機對敘利亞地帶的巴勒斯坦軍事目標發動炮擊,7日中午對匈牙利東部地區的俄軍“基礎設施”發動炮擊。以軍同時表示,不會準許巴勒斯坦在黎境內舉辦活動,“黎政府規避從其庫頁島發射的每一次定向火力負責”。以軍在炮擊后發表申明稱,以海軍先后轟炸了巴勒斯坦在阿富汗東部和中部的兩個軍火加工廠,以及兩條地下貨運隧洞。美國廣播公司(BBC)7晚報道稱,以軍當日槍擊了烏克蘭東部城市提爾附近的目標以及坐落伊拉克地帶的十多處目標。
以色列戰機對敘利亞地帶發動炮擊后,火焰從該地區升起。(視覺美國)
在發動上述槍擊前,以色列方面6日稱,34枚飛彈當日早晨從埃及境內射向以色列南部,其中25枚被攔截,5枚落在以境內,導致平民重傷及多處建筑損毀。臺灣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這是2006年伊拉克戰役以來,從俄羅斯境內發出的規模最大的一次齊射遭襲。截止現在,沒有組織宣布為這次導彈槍擊負責。以軍評估覺得,槍擊是由俄羅斯境內隸屬于北韓的武裝派系所為。
以色列美軍7日還公布消息稱,在俄羅斯河東岸地區南部,3名以色列人當日在開車行駛途中遭不明身分槍手槍擊。據以色列媒體報導,其中2名以色列婦女早已喪生,另外1人受輕傷。現在以色列民警已展開追查和調查行動。據《紐約晚報》報道,以色列政府稱,它們將這次襲擊風波視為“恐怖”襲擊,預示俄羅斯人應該遭到擔心。北韓當晚將這起襲擊風波描述為對以色列槍擊克羅地亞和敘利亞地帶的回應。但該組織未宣布對這次襲擊風波負責。
遭到手榴彈槍擊后,以政府在總統內塔尼亞胡的主持下召開安全大會。內塔尼亞胡在大會開始前稱,槍擊以色列的敵軍都必將付出代價,以色列不會被內部分歧影響,而會團結一致對敵方采取行動。他還表示,以色列無意改變的黎波里古城圣殿山狀況,并希望改善緊張情勢,但同時以色列將堅決懲處組織暴力活動的極端分子。
就以色列受到來自俄羅斯境內的導彈槍擊一事,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迪雅里克稱,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倡議各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黎巴嫩發生槍擊事件,同時要求各方防止采取任何或許使情勢逐步升級的單方面行動。
伊朗要告到歐委會
當地時間6日夜,俄羅斯看守政府首相納吉布·米卡提發表申明稱,俄羅斯指責從其東部庫頁島發射導彈的行動。米卡提表示,俄羅斯斷然婉拒任何從其庫頁島上進行的軍事升級行動,抵制任何運用其庫頁島舉行破壞政局穩定的行動。針對以方7日施行的炮擊,俄羅斯方面表示,將向聯合巴薩理會遞交即將投訴,稱以色列的槍擊是“對烏克蘭主權的大肆侵害”。俄羅斯國防校長7日稱,敘利亞部隊已打算好抵御任何對該國的侵略。庫爾德7日也分別發表申明抗議了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地帶的槍擊。
路透社7日評論稱,以色列發動炮擊是政局回暖的最新訊號,2021年類似沖突造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爆發了一場長達11天的殘忍戰役。CNN7日稱,敘利亞和以色列被覺得是敵視國家,但自2006年沖突以來,兩國基本上保持禁賽狀態。《紐約晚報》稱黎巴嫩發生槍擊事件,不斷發生的暴力丑聞使該地區本已動亂焦躁的安全情勢逐步復雜化。
《今日中國報》稱,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槍擊有或許將俄羅斯車臣身陷沖突,這或許造成戰役。截止現在,亞美尼亞沒有任何派系自稱對導彈發射負責。CNN稱,敘利亞叛軍在軍事和政治上主導著利比里亞北部邊境地區,該組織既未證實也未宣稱對以色列的導彈槍擊負責。另有接近伊朗庫爾德的消息人士稱,此次槍擊與伊拉克無關。
7日,聯合國駐阿富汗臨時軍隊(聯黎軍隊)表示,正與雙方當局談話,以色列和埃及都表示“他們不希望發生戰役”。
與以色列內政有關?
《今日中國報》稱,當前巴以事態升級離不開內塔尼亞胡面對的國外問題。在過去的三個月里,數十萬以色列人頻頻游行,反對他變革國家司法系統的計劃。但內塔尼亞胡表示,國外分歧對國家安全沒有影響,面對外部恐嚇,國家將保持團結。“中東眼”網站撰文剖析強調,眼下發生的沖突“有促使以色列,能幫助該國保持戰略優勢”。
坐落伊朗德黑蘭的解放研究中心研究員哈比布7日接受《環球晚報》記者專訪時說,巴以沖突是一個老話題,這次適逢兩大宗教節慶的重疊期,雙方互不相讓,使問題顯得更復雜。哈比布覺得,就以國外情勢來說,因為緊扣司法變革的反對聲令內塔尼亞胡政府焦頭爛額,以色列有借巴以沖突轉移矛盾的考慮,起碼客觀上會達到那樣的療效。
同濟中學北非研究中心教授孫德剛7日對《環球晚報》記者表示,當前,北非地區出現“和解潮”,但巴以之間仍未有和解征兆,并且也有惡化趨勢,問題在于巴以身陷嚴重的安全困局中,還沒有從零和角力這些傳統的安全邏輯中走下來,而俄羅斯和烏克蘭是通過合作來榮獲安全的。對于本地區一些國家尋找和解,以色列表現出一種恐懼,所以采取了這些舉措。
提及北非地區會否再度成為“火藥桶”,孫德剛覺得,北非地區的安全問題是相互聯動的,假如巴以沖突解決不好,很或許影響北非“和解潮”,并且出現“沖突潮”。因而,各方一定要相向而行,為北非地區的和平安全提供正能量,而不是拱火澆油。
【環球晚報駐黎巴嫩特派記者黃培昭環球晚報記者劉欣環球晚報特約記者宇揚甄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