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0-29 14:10:38作者:佚名
7月6日,2022年度中國醫學高校/中國三院科技量值暨2018-2022兩年總科技量值發布。中國醫學科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副教授王辰教授現場剖析并發布報告。
↑2022年度中國三院科技量值暨2018-2022兩年總科技量值
據介紹,2022年度中國三院科技量值研究對象覆蓋全省1644家五級診所,這次發布綜合及31個學科前100位診所。綜合科技量值列位前10的診所分別是:山東學院華西診所、中國醫學科大學上海協和診所、復旦學院附屬佛山診所、華中科技學院復旦醫大學附屬復旦診所、浙江學院醫大學附屬第一診所、北京學院第三附院、華中科技學院復旦醫大學附屬協和診所、中南學院湘雅診所、上海交通學院醫大學附屬第九人民診所、中國醫學科大學癌癥診所。前四位的年度科技量值與兩年總科技量值排行一致。
31個學科科技量值中全國醫學院排名,成都學院華西診所有23個學科位列前五,中國醫學科大學上海協和診所有10個學科位列前五。
2022年度中國醫學高校科技量值研究對象覆蓋全省110所獨立醫學高校和籌建醫學學科的綜合學院。綜合科技量值列位前10的醫學高校分別是:上海協和醫大學、北京學院醫學部、上海交通學院醫大學、復旦學院蘇州醫大學、首都醫科學院、中山學院(醫學學科)、四川學院華西醫學中心、浙江學院(醫學學科)、華中科技學院復旦醫大學、中南學院湘雅醫大學。
↑2022年度中國醫學高校科技量值暨2018-2022兩年總科技量值
王辰強調,中國醫學科大學貫徹國家科技新政全國醫學院排名,不斷創新理論技巧、完善科技評價體系,本年度科技量值在五方面進行了優化:
一是列入參與制訂國際醫學手冊的專家指標,反映我國醫學專家的國際貢獻;二是研制國際權威醫學手冊及引用數據庫,匯集全球重要醫學證據;三是分辨高被引科學家角色,突出有實質貢獻學者影響力;四是一直關注學術不端問題,不斷加強懲戒力度;五是融合應用新技術,提升數據處理性能化水平。
王辰強調,科技量值響應國家科技評價變革要求,不斷建立評價體系,對醫學科技創新發展起到了一定導引作用,但在優化科技評價方式、對標國際一流機構、客觀量化部份科技活動方面仍存在可拓展空間。未來,科技量值將進一步優化建立,提高多源數據資源的整合與深加工能力,全方位立體化展示數據蘊涵的豐富信息,支持醫學機構舉辦全面的、精準的科研管理。
此外,中國醫學科大學2018年首次創辦了科技量值(and,STEM)概念,去年早已是第七年發布,由三院評價、學科評價拓展至高校、人才、團隊、平臺、項目評價,產生STEM品系,明年還是第二年發布中國醫學高校/中國三院2018-2022兩年總科技量值(and,ASTEM)。王辰表示,之后就會發布六年總科技量值。
紅星新聞記者胡伊文吳陽實習生朱榮上海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