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8-10 16:02:54作者:佚名
前段時間我回到了我的虛擬母家--瀘沽湖,那是楊二車納姆的家鄉,也是我的名字“楊二史密斯”前半部的來源。
瀘沽湖畔的摩梭人有兩個大姓,一個是楊,一個是曹。
楊二車納姆不是姓楊二叫車納姆,她姓楊,叫二車納姆。二車和納姆是摩梭人中特別普遍的兩個名字,很多人叫二車,也有很多人叫納姆,以至于摩梭人之間聊天提到某個人,都要說,哪個二車,哪個納姆。
楊二車納姆特別的地方在于,她集合了這兩個名字。
鑒于所存在的網絡信息鴻溝,我得跟95后00后小伙伴介紹一下楊二車納姆。
楊二車納姆算是上古名人,她是在2007年當《快樂男聲》評委時,以犀利苛刻的評論而走紅的,典型的形象是頭上戴一顆大紅花,當年也算是個現象級網紅。
她應該是摩梭人里最出名的人,在瀘沽湖邊還有一個她的博物館,很多人也是因為她才了解到摩梭人這個族群。
摩梭人是生活在云南、四川交界瀘沽湖畔的一個族群,雖然他們有自己族群的名字,但不屬于56個民族之一。國家劃分民族時,云南一側的摩梭人劃為了納西族,四川一側的劃為了彝族,但當地的摩梭人并不認同這個劃法。
很多人對摩梭人的關注是因為他們特別的習俗—走婚。
我很早以前聽過走婚,知道是西南地區某個民族的奇怪風俗,差不多就是鐵打的女人,流水的男人,男人晚上偷偷到女人的房里,在門口擺上一個物件,表示有人了,然后第二天離開。
對走婚習俗持這樣的看法不只我一個人,很多到瀘沽湖的游客甚至是導游都是這樣講的。導游會繪聲繪色地以一種獵奇的態度將走婚描述得很黃很俗。
對此,我遇到的一個摩梭族大哥表示非常氣憤,他說這些導游都是漢族人和彝族人,根本不懂我們的走婚,完全是瞎講,把我們說得特別低俗。
這個大哥也姓楊,是瀘沽湖邊四川那一側的出租車司機,他看我對走婚很感興趣,在招呼客人的間隙姓楊的名人,就給我普及了一些摩梭人的風俗,還讓我加了他微信,如果有不懂的,可以線上問他。
里格村表演走婚里男人爬樓的地方,不過我去的時候沒開放?,F在到瀘沽湖如果不與當地人深聊,感受不到摩梭風俗,瀘沽湖的商業化很早就開始了。
也就是遇到了楊大哥,我才知道,走婚并不只是我以為的那么簡單,而將其與現代婚姻相比,似乎還可以從這個古老的婚俗里看到未來婚姻的一點模樣。
楊大哥說走婚根本不是那么隨意,而是要經過男女雙方家長的同意,還要和其他小伙子競爭,要給女方同村的每個人家送禮,煙和酒之類的,現在隨著煙酒的漲價和禮品的升級,送禮就要花十來萬,跟普通婚姻的禮錢也差不多了。
不過,在走婚習俗里,是沒有婚姻的,所以也沒有法律保障,如果之后男女分手,這個錢就白花了,楊大哥的原話是“不會退回來”。
走婚對于其他地方的人來說還有個難理解的地方就在于,男女是不生活在一起的,這一點我是反應了很長時間才想明白。我一直問楊大哥,男女雙方同意后,是男方去女方家住嗎?
楊大哥對我這個問題有點不耐煩,他應該是覺得這么淺顯的問題我怎么還不懂。他說,走婚就是各自生活在各自家庭,所以才叫走婚。
我在瀘沽湖
談到這個各自的家庭,這又是摩梭習俗的另一個特別之處。摩梭人是母系社會,以家族為單位生活,年長的祖母是家族的核心,走婚的女性所生的孩子都跟著女方生活,隨母姓。
孩子從小生活在母系大家族里,與舅舅的感情比跟父親的感情要親,每一個家族中的男性負責照顧其姊妹的孩子,而不是自己的孩子。這一點對于長在父權社會下的我來說,著實想不通,我問楊大哥,那你們對自己的孩子是一種什么感情,一點都不會盡撫養的責任嗎?
楊大哥說,這個就看自己的經濟實力和意愿了,有錢的想盡點義務的,也是可以,不過不撫養,也沒有關系,沒人責怪。
所以孩子跟父親的感情就看具體情況,我住的那家客棧老板說,摩梭父子之間關系冷淡的,父親去世都不一定會去,但這也正常。
我住的那家客棧在里格村,老板說她客棧的房東,是里格村的村長,也是村里的首富,每年只靠收租就200萬。這個村長就在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撫養方面盡了很多力,且因為經濟基礎姓楊的名人,其在母系氏族里,話語權相對也較高。
在摩梭人家族里,都是女性說了算。我問客棧的老板,那摩梭女性是不是看起來都特別強勢。老板說,這個倒是沒看出來,就跟普通女性一樣。
我說,也是,在男性相對強勢的社會,才會讓女性為了權利而不得不變得強勢,那些女老板,管家的婦女,都會趨向于跟男性一樣的性格,而真正的母系社會,女性或許無需表現強勢,只是她們自然的樣子就可以擁有權力。
客棧老板說,也正因為在這樣的母系社會生活習慣了,很多走出去的摩梭人最后都回來了,女性無法適應男性為主的社會,男性無法適應過多責任和義務的壓力。
摩梭人信仰藏傳佛教,上圖為瀘沽湖畔的瑪尼堆
在走婚里,男女雙方在一起純粹是為了感情、陪伴和愉悅,女方完全不用擔心撫養孩子的壓力,因為有家族里的兄弟姐妹共同承擔,而沒有了孩子的顧慮,和金錢的依賴,男女雙方結合則自在了許多。
這樣的相處方式不正是現代男女所期待的嗎,沒有彼此的壓迫,沒有養孩子的巨大負擔,沒有老年的后顧之憂。
摩梭人的母系氏族和走婚對于當代人來說,較難接受的,也許就是家族生活,但如果家族的團結互助相對能解放每個人,這樣的婚姻狀態也許后會再次被人們接受。
前段時間,炒得很火的“兩頭婚”其實就已經有這樣的苗頭了,不過兩頭婚誕生在獨生子女社會,還不能讓家族完全解放對后代的看法。
婚姻制度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演變的,生產力的提高,帶來女性權利的提高,進而影響婚姻的形態。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女性的平權意識越來越高漲,婚姻制度再一次改變不遠的將來就會出現。
曾經,由于生產力的低下,人類選擇了母系氏族走婚制度,而未來,生產力提高,人類的婚姻制度也許會與這種古老的婚俗在某個程度上重合,畢竟那才是女性生育的徹底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