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8-01 21:08:07作者:佚名
16、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只是一“傲”字,便結果了這一生。
17、王陽明用他在人生中最后的一點力氣向周積展現了一個微笑,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18、一念開明,反身而誠——王陽明
19、【王陽明名句】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蹶柮?/p>
20、不能等別人為你鋪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錯,最后創造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21、出自《王陽明全集·與楊仕德薛尚謙書》。一顆純粹真誠的心,拿玉石來做比喻,就是純,無瑕疵。心無瑕疵,即心中無賊。能看透世事者,心中自然無賊;能心無疑惑者,心中自然無賊;能心地坦然者,心中自然無賊。
22、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泛海》)
23、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
24、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難,則其失之必易;其積之不久,則其發之必不宏
25、不欺則良知無所偽而誠,誠則明矣;自信則良知無所惑而明,明則誠矣。至誠則“無知而無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26、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27、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葉。葉而后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王夫之名言,怕。沒有枝葉花寅。
28、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29、在這遼闊而靜謐的大海上,手拿錫杖,身駕長風,在月光下飛越,飛越大海王夫之名言,飛越蒼茫,飛越滄桑?!昂f里”,這驚濤駭浪中的驚險航程,詩人卻寫得像一次極富詩意的旅行,因為他心中自有法器,心中自有智慧。
30、“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31、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領取名句摘抄小短句
32、王陽明游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陽明
33、出自語錄王陽明《答羅整庵少宰書》——否定是創新的原動力,王陽明格竹苦思圣人之道的失敗,而格竹之法即圣人朱熹所傳。圣人的話未必全對,庸常之語也有金言。雖主要講治學,但于人生亦大有裨益!
34、山中莫道無供給,明月清風不用錢。
35、用之則行舍即休,此身浩蕩浮虛舟。
36、圣人處此更有何通?——王陽明
37、【王陽明名句】王陽明顯然對這個答案不滿意,他看著老師說:“我認為不是這樣?!?/p>
38、至善者性也,性元無一毫之惡,故曰至善。
39、智慧的人不會疑惑仁義的人不會憂愁,您為什么雙眉緊鎖十分憂愁?
40、問君何事日憧憧?煩惱場中錯用功。莫道圣門無口訣,良知二字是參同?!蹶柮?/p>
41、思是良知之發用。若是良知發用之思,則所思莫非天理矣。
42、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43、有弟子問王陽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用兵有術否)?王陽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學問,養的此心不動,如果你非要說有技巧,那此心不動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無幾,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
44、誠字有以工夫說者。誠是心之本
45、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則知道,知天。
46、凡謀其力之所不及而強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為致良知。
47、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48、大盜仍然是不以為然的樣子:“光著膀子也是經常的事,沒什么大不了的?!?/p>
49、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五經亦史——王陽明
50、“是非之心,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所謂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無間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p>
51、王陽明名言詩句精讀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譬之樹木,這誠孝的心便是根,許多條件便是枝葉。須先有根,然后有枝葉。不是先尋了枝葉,然后去種根。
52、癡人懲噎遂廢食,愚者畏溺先自投。
53、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54、過了一會,王陽明又說:“天氣實在是熱,不如把內衣也脫了吧!”
55、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56、很短很戳心的句子,句句精辟
57、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則流息,根不植則木枯,命不續則人死,志不立則氣昏。
58、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
59、俯仰天地間,觸目俱浩浩。簞瓢有余樂,此意良匪矯。幽哉陽明麓,可以忘吾老。——王陽明
60、一個真實的自我可以讓人有效地應對真實的世界,從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異。如欲改變命運,首先改變自己。如欲改變自己,首先磨煉內心。
61、又過了一會,王陽明又說:“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內褲也脫了,一絲不掛豈不更自在?”
62、這句話也表明儒道佛存在融合的趨勢,此句說得很好。儒學說到底就是這個一生萬物,而萬物又同歸于一。這個一看似簡單,實際卻又最難。因為理解透這個不僅需要在理論上分析透徹(看懂浩瀚的儒學著作可不簡單,其中包括了經、史、子、集等各個方面),而且在自己的實行中也要遵行這一天理,這又顯得難上加難了。
63、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格物”即“慎獨”,即“戒懼”。
64、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65、千金之珠彈鳥雀,掘土何煩用鐲鏤?
66、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并稱為孔、孟、朱、王。
67、夫學貴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雖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于孔子者乎?
68、格物致知,滅除輕傲。
69、凌崖望雙峰,蒼茫竟何在?載拜西北風,為我掃浮靄?!蹶柮?/p>
70、一個政府,不得人心到如此境界,也算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朵奇葩。
71、“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72、靜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動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寧靜不寧靜。
73、王陽明笑了一下:“到南康還有多遠?”
74、良知良能,愚夫愚婦與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婦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75、對于體內功夫的變化,不可太著意,那樣就會拔苗助長,破壞功夫的進展;但是又不可完全落于無意,那樣就會神炁分離,同樣無法進入修煉的正軌。好像燒火做飯,火太大則飯燒焦,火不足則飯不熟,就在二者之中求之。妙在有意無意之“中”,其中火候,須要修煉者注意領悟。
76、你看滿大街都是圣人,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77、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云,字伯安,號陽明子,謚文成,人稱王陽明。浙江紹興府余姚縣。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等軍功而封爵新建伯,隆慶時追贈侯爵。
78、任由自己的腳步往前行去都是平坦大道,是他上天進行評判而不是人的計謀。
79、“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薄蹶柮?/p>
80、“夫學術者,古今圣賢之學術,天下之所公共,非吾三人者所私有也。天下之學術,當為天下公之?!?/p>
8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82、茍無尊崇篤信之心,則必有輕忽慢易之意。
83、何為第一等事?當讀書做圣人耳。
84、君子之酬酢萬變,當行則行,當止則止,當生則生,當死則死,斟酌調停,無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85、什么是父母?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牽掛
86、“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87、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蹶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