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7-31 09:05:15作者:佚名
提示
tips
這樣您就可以繼續(xù)【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
湯國梨先生
江南宿儒譚建丞先生生前常與余談及湖州湯氏家族。謂:湖州姓湯的家族在清代,主要從事經(jīng)商,多數(shù)家境十分殷實,當年民間有“湖州湯半城”之說。
譚老還說了兩件有關湯家的故事:湯家祠堂座落在現(xiàn)湖州府廟東北面,是清代湖城最大的祠堂,堂內(nèi)的家具均是用紫檀、紅木制成,非常名貴。但祠堂疏于管理,這些名貴家具常常失竊,但他們是少了就補。到后來整個家族經(jīng)濟衰落,無力再補,只能用鐵鏈將這些家具穿連起來。有一次,湯氏家族中有一家兄弟分家,所有的東西均分好,就是一顆乒乓球大小的夜明珠兩兄弟均要,沒辦法,請了蘇州工匠分割成兩半。
清末民初,湯家的許多人外出謀生。湯兆基先生(湖州籍著名書畫家,現(xiàn)為上海文史館館員、西泠印社社員)的祖父來到上海,從事金融、房產(chǎn)和絲綢經(jīng)營,家境優(yōu)渥。兆基先生的父輩們自小便均受到良好的教育姓湯的名人,其父湯增熹,字吟蓀,自幼喜歡書畫,曾就繪事,請教于民國時有“海上四大家”的吳待秋,與沈尹默、方介堪等名家交往甚密。湯增熹后成為民國政府中央銀行高級職員。
1990年,湯兆基先生回故鄉(xiāng),余陪他拜見譚建丞先生,譚老笑著對湯說:“你是我娘家的人。 ”原來譚老的母親也是湯家人。譚老問湯:“湯國梨與你家是什么關系? ”兆基先生答道,小時候常聽父親說起章太炎和湯國梨,父親稱國梨老人為姨。兆基先生清楚記得,當時家里掛有章太炎先生的一幅大紅對聯(lián),聯(lián)曰:“河東世擅鹓雛譽,江左人瞻竹箭才。 ”父親告訴他,這是“國梨姨”請?zhí)紫壬鷮iT為他寫的。父親小時候,太炎先生和國梨姨對他寄予厚望,時有嘉勉。兆基先生問譚老,湯國梨老人籍貫有多種說法,一為蘇州、二為桐鄉(xiāng)烏鎮(zhèn),三是吳興,到底哪個是對的。譚老道,湯國梨先生長期居住在蘇州,但不是蘇州人,說她烏鎮(zhèn)人有一定道理,但烏鎮(zhèn)舊時屬湖州(吳興),因此,湯國梨先生的籍貫應為湖州(吳興)。譚老還說,他與國梨老人的關系可算是校友,原來湯國梨民國初年曾在湖州女校任校長,譚先生后來也在該女校任過教。
二十多年過去,兆基先生的父親和譚建丞先生均已故去。前幾天,湯兆基先生來電異常高興,說找到了那件章太炎先生為其父親寫的對聯(lián),并請專人攝影后將圖片寄我。聯(lián)為草書7言,上款是:吟蓀囑書,下款為:章炳麟,鈴印兩方:章炳麟、太炎。章太炎先生以篆書聞名,草書則很少見。太炎先生這件墨寶,歷經(jīng)多次政治運動,能保存下來,確屬不易。它不僅是一件藝術佳品,更重要是給我們留下了一段值得回憶的珍貴史料。電話里姓湯的名人,兆基先生回憶起當年我們一起拜訪譚老時的情景,并囑我再仔細考證一下湯國梨先生的籍貫。有關資料記載:湯國梨(1883-1980),乳名引官,字志瑩,號影觀,晚年自號苕上老人。她是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夫人,也是近代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 1907年,湯國梨上海務本女學畢業(yè),回吳興女校任教,后為校長。她精詩文,擅書畫,與太炎先生志同道合。有眾多資料可印證當年譚建丞先生所說的,湯國梨先生是湖州(吳興)人。
其一,湯國梨先生晚年自號“苕上老人”。其二,1910年,湯國梨先生有《還家舟行過舊館村》詩: “舊館村前過,離家路半程。亂山遮斷日,一水帶菰城。 ”又1972年,湯國梨先生《有懷故里》詩:“少孤多難飄零久,白發(fā)蕭然未得歸,夢里苕霅煙水闊,故鄉(xiāng)雖好故人稀。 ”上述“苕上”、“菰城”、“苕霅”均是湖州(吳興)的特有代名。其三,1978年6月,浙江中醫(yī)學院教授、著名書法家林乾良先生曾訪湯國梨老人,得老人詩稿一幀,23年后,林在詩稿后跋文,并請好友、著名書法家郁重今書之,記此事。文曰:“國學泰斗章太炎,即論革命,亦偉人也,其夫人湯國梨,湖州才女。早年亦投身革命。 ”其四,在清代、民國期間烏鎮(zhèn)一直屬湖州(吳興),直至1950年才劃歸桐鄉(xiāng)縣。
多年前曾接待成都一位朋友,他說曾看到資料,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祖籍是湖州,當然還需進一步考證。前番與同門丹青兄談及湖州歷史上的名人,丹翁拿出許多資料證明,明代繪畫四大家之一的沈周、宋代著名詞人葉夢得、近代國學大師葉恭綽祖籍均為湖州,今言湯國梨先生亦然。
END
加小編微信可投稿
同時歡迎宗親們提建議
中華湯氏宗親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