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7-12 22:02:34作者:佚名
知覺是人腦對當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映。感覺是知覺的基礎,感覺只是憑感覺器官對環境中刺激的覺察,而知覺則是對感覺獲得訊息作進一步處理。比如通過感覺,我們知道某個物體的顏色、氣味、溫度等屬性,而知覺讓我們對某個事物有一個完整的映像,并做出判斷,如杯子、蘋果、桌子等。知覺是福建教師招聘考試重要心理學知識點之一,福建教師招考信息網整理知覺的特性,帶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知覺。
一、知覺的選擇性
客觀事物是多種多樣的,在特定時間內,人只能感受少量或少數刺激,而對其他事物只作模糊的反映。被選為知覺內容的事物稱為對象,其他襯托對象的事物稱為背景。知覺的選擇性依賴于個人的興趣、態度、需要以及個體的知識經驗和當時的心理狀態;還依賴于刺激物本身的特點(強度、活動性、對比)和被感知對象的外界環境條件的特點(照明度、距離),被選擇的知覺對象通常是完整的、相對穩定的和可以理解的。
二、知覺的理解性
所謂理解性是指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感知的事物進行加工處理知覺的恒常性,并用言語把它揭示出來的特性。人的知覺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知覺的理解性正是這種積極主動的表現。人們的知識經驗不同,需要不同、期望不同知覺的恒常性,對同一知覺對象的理解也不同。一張檢驗報告,病人除了知覺一系列的符號和數字之外,卻不知道什么意思;而醫生看到它,不僅了解這些符號和數字的意義,而且可以做出準確的判斷。
影響知覺理解性的條件有三個:
1.言語的指導作用
言語是語言在交際過程中的應用。人的知覺是在兩種信號系統的協同活動中實現的,詞的作用有助于對知覺對象的理解,使知覺更迅速、更完整。例如,天空中的云彩,自然景色中的巨石形狀,在感知時加以詞和言語的指導,很快就能知覺到。
2.實踐活動的任務
當有明確的活動任務時,知覺服從于當前的活動任務,所知覺的對象比較清晰、深刻,任務不同對同一對象可以產生不同的知覺效果。比如,對天安門的素描和用文字的描寫,任務不同,感知效果就不同。
3.對知覺對象的態度
如果對知覺對象抱著消極的態度,就不能深刻地感知客觀事物;只有對知覺對象發生興趣,抱積極的態度才能加深對它的理解。
三、知覺的整體性
我們對客體的知覺總是以自己的過去經驗來補充當時獲得的感覺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結構的整體,知覺的這一特性就是知覺的整體性。例如,一株綠樹上開有紅花,綠葉是一部分刺激,紅花也是一部分刺激,我們將紅花綠葉合起來,在心理上所得的美感知覺,超過了紅與綠兩種物理屬性之和。知覺的整體性是多種感知器官相互作用的結果。知覺的整體性與感知的快慢,同過去經驗和知識的參與有關,閱讀速度就是隨著人的閱讀經驗的積累及把較小的單元(詞)組成較大的單元(句子)而逐漸加快的。
四、知覺的恒常性
當知覺的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生改變時,知覺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對不變,這就是知覺的恒常性。如從不同距離看同一個人,由于距離的改變,投射到視網膜上的視像大小有差別,但我們總是認為大小沒有改變,仍然依其實際大小來知覺他。又如,一張紅紙,一半有陽光照射,一半沒有陽光照射,顏色的明度、飽和度大不相同,但我們仍知覺為一張紅紙。正由于知覺具有恒常性,才使我們能客觀地、穩定地認識事物,從而更好地適應環境。如果知覺不具有恒常性,那么個體適應環境的活動就會更加復雜,在不同情況下,每一認識活動,每一反應動作,都要來一番新的學習和適應過程,實際上也就是使適應變為不可能的了。
以上便是心理學知識點:知覺的特性主要內容,知覺的四大特性分別為選擇性、理解性、整體性和恒常性。文中所舉例子能夠幫助大家理解這些特性的含義,希望大家可以多嘗試把知識點和日常生活相聯系,加深印象,鞏固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