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13 07:02:06作者:佚名
點擊名片關注【福建升學指南】↓
發消息:招生計劃,下載福建招生計劃PDF版
發消息:本科投檔分,下載福建電子版數據
發消息:錄取分,下載近三年全國在閩錄取分數
2025年福建省的高考本科批次常規志愿填報階段已經落下帷幕,不少考生的高考分數落在了本科錄取線以下1至20分之間。對于這樣的考生群體,他們是否還有機會進入本科院校呢?答案是肯定的:有機會!
今日,我將為大家詳細講解:如何在福建以本科線下20分之內的成績成功報考本科院校的實用策略!(特別說明:本文將針對福建省高考普通類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批次的招生政策進行解讀。)
本文目錄
福建高考本科批降分政策
福建高考本科提前批定向生降分
福建高考本科常規批二征降分
一、福建高考本科批降分政策
什么是降分錄取?
1、降分錄取是在征求志愿錄取后仍沒有招滿的情況下執行。
降分錄取并非指在原有投檔或錄取分數線的基礎上進行降低,而是特指那些根據規定允許降分的院校及專業組,其錄取分數線最多可降至本科錄取線以下20分,包括20分。
在志愿填報環節,對于已選擇該院校專業組的考生,招生錄取將按照成績從高到低的順序進行,由相關院校根據成績優劣進行挑選。這樣的錄取方式無需考生額外提交申請。
4、是否降分,降多少分,取決于實際填報及錄取情況。
福建哪些學校可以降分?
普通類提前批:
對于在本科提前批次進行錄取的航海、公安、司法類院校(專業)以及醫學類定向招生,若在征求志愿錄取階段生源仍舊不足,經相關批準,可以在本科批次錄取的分數線之下20分范圍內(包括20分),對那些在征求志愿階段已填報該院校專業組志愿的考生,按照成績從高到低的順序進行投檔,并由招生院校從中擇優選拔錄取。
[]
本科批次中,能夠降低錄取分數的高校主要包括民辦性質的高校以及獨立設置的學院(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降分錄取僅限于普通專業,而對于那些涉及國際合作辦學項目,如閩臺合作項目,則不適用),而公立院校則不具備此條件。
對于在第二次志愿征集后仍未能達到招生需求的院校,一旦獲得相關部門的許可,便可在本科批次錄取分數線的基礎上降低至20分以內。在此范圍內,將從第二次志愿征集(對于本科提前批次則是志愿征集階段)中,選擇那些已經填報了該校相應專業組志愿的考生,按照成績從高到低的順序進行投檔,并由招生學校從中挑選出優秀的學生進行錄取。
什么時候填報?
本科錄取分數線低于20分(包括20分)的考生,應密切關注提前批次征集志愿以及本科批次第二次征集志愿的空缺名額信息,并嘗試選擇一些可能提供降分錄取機會的院校及專業組合,以增加被錄取的可能性。
2024年福建本科提前批第二次征求計劃:
*滑動查看
二、福建高考提前批定向招生
01
什么是定向招生?
定向生的概念指的是“定向就業招生”,并非特指在特定省份進行招生或針對特定學生進行招收。換言之,定向生意味著畢業后必須前往指定區域或行業工作,并非人們通常所認為的定向招生或所謂的“點招”。
02
定向招生類別?
福建高考的定向為醫學類和農林類
03
關于定向生高考降分?
福建高招規定:
第十八條 普通類
對于依據本科批次錄取分數線進行招生的專業,一般不會降低錄取分數線。特別是那些在本科提前批次錄取的航海、公安、司法類院校(專業)以及醫學類定向招生,如果經過征集志愿后,生源依然不夠,且經過相關部門的批準,那么可以在本科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下不超過20分(包括20分)的范圍內進行錄取。在這種情況下,會從高分到低分對那些在征集志愿中填報了該院校專業組志愿的考生進行投檔,并由招生院校從中挑選優秀學生進行錄取。
04
定向生福利
資助金額:可享受一定數額的學費津貼,或實現學費全免,具體標準將根據有關政策來決定。
√畢業“包分配”:
醫學和農林類院校通過定向招生錄取的學生,一旦被錄取,必須與定向區域內的衛生健康、農業等相關部門或其指定的機構簽署定向培養協議,然后攜帶該協議前往錄取的大學辦理入學手續。
省內醫學類本科院校若在普通類提前批次執行定向招生計劃,若本科提前批次征求志愿錄取后,招生名額依然未滿,經相關部門批準,可在本科批次錄取分數線以下20分范圍內2024年福建大學錄取錄取分數線(2024各省份錄取分數線及位次排名),對那些在征求志愿階段已填報該院校專業組志愿的考生,按照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投檔,由學校根據成績情況擇優選拔錄取。
省內醫學類公辦高職(專科)學校實施定向招生的,不降分錄取。
↓來看具體的招生政策↓
醫學類定向生
1.招生對象:
考生若欲報考,須持有該市戶籍,并且需在該市完成報名手續并參與高考。
2.招生院校:
福建省內包括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莆田學院以及廈門醫學院在內的四所高等教育機構,共同推行了針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階段的定向招生方案。
3.簽訂協議:
被錄取的學生需依照規定的管理辦法簽署定向培養(委托培養)合同,然后帶著這份合同前往被錄取的院校進行注冊。學習期限為五年。未簽署合同的學生,其入學資格將被取消。
4.學費補貼:
各設區市、平潭綜合實驗區以及各縣(市、區)的財政部門負責承擔定向生的學費。
5.就讀要求:
定向培養的學生在就讀期間,嚴禁變更學校或專業,亦不可報考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考試。
以福建醫科大學為例:
@福建醫科大學2025年臨床醫學專業定向招生計劃
6.畢業就業:
醫學類院校對實施定向招生錄取的考生有明確規定,這些考生在錄取后必須與定向設區市或該市下轄的某個縣(市、區)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以及其指定的醫療機構簽訂定向培養協議,隨后,他們需攜帶這份協議前往錄取的院校辦理報到手續。
農林類
報考者需具備所在設區市的戶籍資格,并且需在該地完成報名手續并參與高考。
省級財政部門特設了針對鄉鎮農業技術人員的定向培養專項資金,該資金專門用于資助那些定向委托培養生的學費支出。
3.招生院校(本科批):福建農林大學
達成協議:對于被農林類院校定向招生錄取的學生,一旦被錄取,必須與目標縣(市、區)的農業、林業管理部門以及公務員部門簽署定向培養協議,然后帶著這份協議前往錄取的院校進行注冊。
在校學習期間,學生不得申請轉學或轉專業,同時也不得報名參加全日制的“專升本”升學考試。
Q:什么是鄉鎮農技推廣緊缺專業定向委培生招生?
自2014年開始,福建省在福建農林大學針對涉農專業,對參加普通高考的考生實施定向選拔,培養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所需的緊缺人才。通過實施“定向培養”和“綠色通道”等策略,并輔以本土化就業措施,確保這些學生在完成學業后,能夠返回戶籍所在地的鄉鎮農技推廣機構工作。
Q:招生對象和辦法
鄉鎮農業技術推廣需要定向培養的專業人才,主要針對當年參加普通高考、且戶籍在指定縣(市、區)的考生進行招生。這些考生一旦被高校錄取,就必須在入學注冊之前,與戶籍所在地的縣(市、區)農業農村局和公務員局達成委托培養的協議。
考生持定向培養協議入學,未簽訂協議者,取消錄取資格。
Q:怎么培養?
完成教學計劃規定課程并滿足畢業條件的學生,將由其就讀院校授予全日制的普通本科畢業文憑。在定向委培期間,學生不得申請轉校或更換專業。
Q:怎么入編?
當地農業農村局及人事部門審核通過后,簽約所在地的縣(市、區)人事行政部門依據定向培養協議,直接對基層急需緊缺人才進行考核聘用。他們與具備空編空崗的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簽訂合同,并經縣(市、區)農業農村局批準及縣級人事行政部門核準聘用,隨后前往縣級機構編制部門辦理人員入編的相關手續。定向委培生在聘用單位連續工作時間不少于5年。
Q:學費補助
省級財政部門專門劃撥了鄉鎮農業技術人員定向培養的專項資金,該資金主要用于資助被定向培養生的教育費用。
Q:招生專業和地區
2025年招收培養鄉鎮農技推廣緊缺專業定向委培生計劃表
科目要求: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方可報考)
三、福建高考本科常規批二征降分
01
二征降分政策
福建省外的民辦高校與獨立學院,除了那些涉及中外合作辦學、國際課程、中高計劃、中美“121”計劃等涉外項目,以及閩臺、涉港澳合作辦學項目之外,若在第二次志愿征集后,其生源依然短缺,且經過相關批準,這些院校可在本科批次錄取分數線下降20分以內進行招生。在此范圍內,招生院校將根據考生填報的志愿,從高分到低分依次投檔,并從中挑選優秀學生進行錄取。
02
普通本科批2024年二征招生計劃參考
面對滑檔的情況該如何應對?特此整理了2024年福建本科批次第二次征集志愿的相關信息,供大家查閱參考(可滑動查看):
01
物理組
02
歷史組
01
征求志愿填報流程
省教育考試院將通過官方網站公布征集志愿的相關信息,內容涵蓋所需補充的院校名單、具體的缺額計劃數量以及志愿填報的具體時間等。
考生應密切關注省教育考試院發布的征集志愿通知2024年福建大學錄取錄取分數線(2024各省份錄取分數線及位次排名),并檢查個人是否符合報名要求,同時了解可報考的院校及專業。
在規定的時間段內,考生需通過省教育考試院指定的志愿填報系統或官方網站進行志愿征集的提交。提交過程中,務必關注各院校及專業的錄取標準,確保自身成績符合錄取條件。
高校在錄取過程中,會依據考生的分數高低以及他們的志愿填報情況來確定錄取名單,一般遵循由高到低、擇優錄取的基本原則。
02
征求志愿填報時間
留意時間:志愿填報的期限一般不長,考生應當密切留意省教育考試院發布的通告或福建升學指導的相關信息,務必在規定時限內完成志愿的提交。
考生在填報征集志愿時,應當充分考慮自身條件和興趣所在,科學地挑選學校和所學專業。切不可盲目追逐那些熱門的院校與專業,以免因競爭過于激烈而錯失錄取機會。
接受調配:接受調配策略有助于提升被錄取的可能性,然而,也可能導致被分配至個人不太滿意的專業。
在提交征集志愿之前,考生應當先核實個人的錄取情況,確保自己未被其他學校錄取。一旦確認已被錄取,考生便無法參與征集志愿的申報流程。
*聲明:福建升學指南公眾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