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12 21:03:54作者:佚名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一所新興的“大學”,它于2023年剛剛由“學院”升級為“大學”。盡管如此,該校的教育特色鮮明,并且地理位置優越,因此其畢業生的就業率和薪酬水平一直保持較高水平。在2024年的高考中,該校的錄取分數線大幅上升,漲幅達到了2萬多位。這所高校正是浙江科技大學。
浙江科技大學,亦稱浙江科技學院,其歷史可追溯至1980年,由浙江大學與杭州市共同創立的浙江大學附屬杭州工業專科學校。經過浙江大學附屬杭州高等??茖W校、杭州應用工程技術學院等不同階段的演變,學院于2001年8月正式更名為浙江科技學院。到了2023年11月2024年嘉興大學錄取分數線(2024各省份錄取分數線及位次排名),教育部批準浙江科技學院再次更名,成為浙江科技大學。
杭州小和山校區與湖州安吉校區并存;擁有17所二級學院以及1個教學部,提供56個本科教育項目;設立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作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首批試點院校、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首批入選院校、“浙江省國際化特色高?!苯ㄔO主體、浙江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高校。
浙江科技大學是我國較早推行應用型教育的高校之一,它長期采納德國應用型大學的辦學理念,專注于培養優秀的應用創新型人才。此外,該校還與法國、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比利時、羅馬尼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眾多高?;驒C構建立了交流和協作關系。
在專業設置方面,浙江科技大學的重點發展那些人才需求旺盛、就業前景良好的工學專業,這些專業的新生錄取比例超過了總錄取人數的六成。得益于其應用型教育模式、卓越的人才培養水平,以及位于產業繁榮的長三角地區等有利條件,該校的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始終保持較高水平,在浙江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以2023屆畢業生群體為參照,浙江科技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攀升至95.51%,就業去向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經濟較為繁榮或地理位置較為優越的區域,尤其是浙江省內,畢業生留浙比例高達81.56%,就業地多集中于杭州、寧波、嘉興、金華、溫州、紹興以及臺州等城市。
2024年高考中,浙江科技大學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及位次在浙江省為561分和97759位,而在河南省本科一批的最低分數線及位次分別為理科560分和60745位,文科532分和20150位;山西省本科二批A段的最低分數線及位次為理科500分和47481位,本科二批B段的最低分數線及位次為理科444分和83134位,文科499分和11109位;安徽省本科批的最低分數線及位次為物理類567分和48343位,歷史類546分和13676位。
2024年是浙江科技大學晉升為大學后的首年招生,盡管招生名額增至4920人,較2023年多出300余人,但整體來看,其錄取分數線和排名普遍有所上升。在浙江省普通類第一段平行志愿的錄取過程中,特控線之上的考生人數比2023年增長了六倍,整體錄取的平均分數達到了580分;所有不限制選考科目的專業,其最低投檔分數線為585分,這包括了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比一段線高出93分,而投檔最低錄取的位次與去年相比大幅上升,增加了25000多名;而漢語言文學、英語、經濟與貿易、建筑學、城鄉規劃等熱門專業,其最低錄取位次平均上升了15000多名。
在廣東、江蘇、天津、遼寧、吉林、湖南、湖北、山東、河南、江西、甘肅等省份以及直轄市、自治區2024年嘉興大學錄取分數線(2024各省份錄取分數線及位次排名),浙江科技大學的最低錄取排名相較于2023年有所上升,大約提高了約一萬個名次。
之所以如此受歡迎,不僅因為提升“大學”稱號使其聽起來更具威望,而且浙科大持續出色的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才是其備受矚目的真正原因。
此外,選擇浙江科技大學的另一個顯著好處是轉專業政策相對靈活。除了入學后未滿一個學期、定向培養或委托培養的學生之外,其他本科生只要達到學分和專業課程的相關標準,每年都有一次轉專業的機會,而且轉專業的成功率也相當高。在2020至2021學年度,共有632名學生順利實現了專業轉換,這一比例達到了83.16%;以2021至2022學年度為參照,成功轉專業的學生人數為447名,轉專業成功率則降至75.50%。
對于那些未能進入“雙一流”大學,對自身適合的專業尚不明確,又或者有志于報考其他高校的熱門專業但分數尚有不足的同學,浙江科技大學無疑是一個極佳的選項。可以先順利入學,入學后發憤圖強,隨后再轉入心儀的專業繼續深造。
再說,就算轉不了專業,就業也是有保障的。
專業領域推薦:計算機科學領域、工業設計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學科、信息科學及計算技術、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土木工程專業、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領域、車輛工程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城鄉規劃學科、生物工程專業、輕化工程專業、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動畫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物理學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自動化專業、軟件工程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市場營銷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