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0-16 10:09:37作者:佚名
澳大利亞正經歷極端高溫,并伴隨數月嚴重干旱,引發了該國最嚴重的森林火災。許多令人震驚的圖片和影像在網絡上傳播,讓這場火災獲得了全球矚目。
火勢怎樣開始蔓延?災難為何如此猛烈?造成的破壞有多驚人?面對這般如同煉獄般的慘狀澳大利亞氣候圖,眾人心中滿是困惑。
1月5日,根據風云衛星的觀測,澳大利亞東部山火產生的濃煙已經擴散到新西蘭北部,導致當地空氣品質受到干擾。圖片信息來自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一問:大火在哪里燃燒?

那場火災沿著東面和南面海岸帶起火勢。需要留意的是,那里是澳大利亞多數居民聚居的地方。由于火勢蔓延,很多城鎮的居民不得不背井離鄉。這個地帶涵蓋了悉尼與阿德萊德周邊的區域。
自2019年9月起,該區域持續發生火災。這場火災導致多人喪生,燒毀了數百萬公頃的灌木叢、林地和公園。
一公頃的面積差不多和一個運動場差不多大。打個比方,2019年亞馬孫森林大火燒毀的面積將近90萬公頃,2018年加利福尼亞州山火損毀的面積也高達80萬公頃。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三十日,一架飛行器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冬吉普斯地區參與撲滅山火行動。照片由美聯社提供。

二問:為什么大火這么嚴重?
澳大利亞的森林火災并非偶然現象,每年,那個地方都會進入一個火季,然而,這次的狀況遠比往常更為嚴重。
引發重大火災的根本因素在于氣候狀況,尤其是被稱為印度洋偶極子的氣象模式,它導致了長時間的干旱和高溫天氣。
印度洋偶極子是一種類似于厄爾尼諾的氣候模式,表現為印度洋不同區域海表溫度的反差現象。海洋東部的溫度會時高時低,在所謂的“正向”“中性”和“負向”三種狀態中轉換。2019年,印度洋偶極子呈現正向狀態,這是六十年來最為劇烈的一次,導致西部海域水溫顯著上升,而東部海域則出現降溫情況。
這種異常強大的偶極子現象造成,東部非洲的降雨量和洪水都超出了正常水平,同時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則遭遇了更為嚴重的干旱。
三問:大火如何撲滅?

消防人員借助空中飛行器地面設備實施水與阻火劑的投射,然而根除山林火災異常不易,當局往往優先采取控制火勢蔓延措施,而非直接進行滅火作業。
消防人員利用開辟的隔離區來阻擋火勢的擴展。隔離區可以是道路、水道、鐵路或是經過人工清理的地段,確保這些地帶沒有草木生長,從而讓山火無法繼續蔓延。
火災蔓延得到控制之后,消防人員才能開始滅火作業。他們必須確認火場周邊的所有區域完全熄滅。在氣候干燥的情況下,火災過后幾天或者幾周,燃燒過的地點存在再次起火的可能,這種風險必須首先排除,所以徹底清理火災現場十分關鍵。
四問:大火與氣候變化有關嗎?
溫室氣體濃度持續攀升,導致全球氣溫上升,這一觀點已成為學術界的普遍看法。澳大利亞近些年氣溫持續升高,預計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狀況仍會持續。

火災雖屬澳大利亞氣候的自然現象,但科研人員早已指出起步網校,這種酷熱少雨的環境會使火災發生的次數增多,火勢更加強猛。
更為劇烈的氣候狀況和更為炎熱的氣溫會加大叢林火災的發生概率,并且讓火勢蔓延得更為迅速、更為廣泛。
澳大利亞林火與自然災害合作研究中心的負責人理查德·桑頓表示,確定氣候變化對具體災害事件的因果關系十分復雜,尤其是在火災進行期間。然而,可以明確的是,澳大利亞當前的普遍氣溫較歷史常態偏高大約1度。他還指出,不少區域的火災風險正在逐步累積。
格倫達·沃德爾教授,悉尼大學生態學專家,對此表示認同,并非所有氣象現象都直接源于氣候變化,不過它們確實與全球變暖存在關聯。
五問:野生動物受影響有多大?

人類能夠從火災中撤離,必要時還可以被轉移出去。然而,野生動物很難幸免于難,熊熊烈焰正在毀壞災區的生靈。
行動敏捷的動物多數能從火災中脫身澳大利亞氣候圖,只要它們沒被堵住并且火焰沒將它們包圍住。但行動遲緩的考拉則不同,它們通常選擇爬到樹上躲避,這種做法在大火里根本不管用,所以它們很容易在火災中喪生。青蛙和蜥蜴這類動物,也是火災時特別脆弱的群體。
一項學術分析指出,在新南威爾士州,大約有五億只動物不幸離世,導致許多牛羊遭遇重大損失。
與直接的人員傷亡相比,火災對動物造成的最嚴重后果是毀壞了它們的生存環境,即便火災被控制住,殘存的野生動物生態系統也相當不穩固。
然而外來物種,尤其是野貓和狐貍,卻在大火中獲得好處。它們遷徙數十公里到達火場邊緣,捕獵那些在火災中受傷的動物。這個信息來自BBC,由劉釗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