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6-02 09:15:24作者:admin2
"O"LEVEL嘛,是新加坡中學畢業考試,內容比國內學的知識要簡單的多,一般高考500分以上的學生通過一年的預備班學習是沒有問題的。。。
關鍵就在于英文。。。一般考不過的學生都是因為英文不過關。。。因為所有的考試科目都是英文出題。。。
其實總分考到20分的話,可以允許你有一科不及格。。。但是絕不可以是英文。。。就能進理工學院。。
兩科不及格的話可以進國家工藝教育學院讀兩年。。。畢業后直接入讀理工學院二年級(但不可以轉專業)。。
所以不必太擔心。。。用心學好英文。。。
??中國的家長和學生,很多都為了教育、為了學習吃了不少的苦,但最后的結果還不太樂觀。比如說,A的兒子今年升中學,新年伊始,她就多方探聽各類中學的辦學情況,擇校、交錢、陪孩子參加各項考試,忙得不亦樂乎。競爭激烈得幾乎要擠破頭,為了進入心儀學校,家長和孩子齊上陣,共同備考。
??家有雙胞胎女兒的B更加辛苦。女兒剛上小一,就忙于參加各種課后補習班。孩子剛從曾風行一時的某英語班退出,兩周后,就又成為另一炙手可熱的英語學習班的成員。資深中學老師C本來不想加重孩子的負擔,但因孩子的學習進度和其他同學的稍有差距,即被任課老師“另眼相看”。
??孩子受冷落的同時,她也被請到學校接受了好幾次再教育----暗示她未盡為人母的責任,要求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
相較之下,在新加坡受教育可就有福多啦!
本地小學生及其家長的“福氣”,在入學報名時就有了充分體現。教育部統一規定各校收生程序,報讀手續簡單、招生過程透明,這大大減低了家長在時間經濟精力上的種種不必要消耗。
??
即便一些學校因學額緊張,需要抽簽決定收生名單,家長也都基于“公平競爭”共識平和接受結果,如愿自然歡欣,失望亦是情非得已。誠然,本地每年都會有頗具憂患意識的家長,通過為學校做義工、參加學校所屬社團等方法,力爭成功為孩子報讀心儀學校。但總體而言,絕大多數孩子報讀的都是住家附近學校,上下學方便又省時。
??
家長能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的初小教育,得歸功于社會長期營造的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同為六歲大的涉世未深孩童,他們在學識方面的差距能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