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傳統留學觀念,留學生應該多交本地朋友,一方面是為" />
更新時間:2021-07-19 00:04:28作者:admin2
題主所說的朋友,指的應該是澳洲本地出生的人吧,其中以本地白人為主,還包括一些其他膚色的人種,甚至一些華人移民二代三代。
按照傳統留學觀念,留學生應該多交本地朋友,一方面是為了練習英語,另一方面是為了了解本地社會規則和生活習慣,甚至為自己以后在澳洲發展打通渠道、培養人脈。可以說,所謂“交本地朋友“的目的性、實用性是很強的,并非真正為了交朋友。這一觀念在互聯網興起之前是有效的,而放在今天,就多少有些不合時宜了。
首先,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加持互聯網威力的教育行業給了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和資源,如今的學生,有很多還沒出國呢,英語已經非常溜了,在國內也是很早就接觸過外教。出國之后,交本地朋友練習英語這一需求并不明顯。本來就是功利性的動機,一旦功利性減弱,也就沒有行動的動力了。
其次,互聯網讓人們更容易地了解到世界各地的社會規則和風土人情,特別是澳洲這樣一個歷史并不悠久、人口并不算多、社會相對簡單的國家,通過互聯網查閱會極大地提高效率。可能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交了澳洲本地朋友,對方能提供的信息也很有限,還沒網上靠譜。
再次,澳洲是個多元化的移民國家,各個國家的移民族群都有“報團取暖”的現象,并非華人群體獨有的特點。在澳洲,人們每天在用數以百計的非英語語言。而當人們走出家門,走出自己的社群,來到公共領域學習、工作、娛樂時,大家都說英語。
最后,想談談融入澳洲社會的問題。就像我在上一點中所提到的,移民國家內相同族群“報團取暖”是普遍現象。在澳洲,一個人只要能遵紀守法,就已經達到了融入澳洲社會的最低標準。如果這個人在公共領域能夠用英語學習和工作(娛樂時都非必要),就算是較好地融入澳洲社會了。回到家,回到自己的圈子,怎么開心怎么來,怎么放松怎么來,怎么方便怎么來,千萬別為了所謂“融入澳洲社會”,在非必要的情況下和自己同胞板著臉說英語,這不是在練習英語,這是找不自在。另外,澳洲是個多元社會,誰也無法定義澳洲人就是什么樣。活出你自己,就相當于創造了澳洲多元社會里新的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