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5-15 07:26:06作者:admin2
不錯,想法不象是個奔五的人。父子同時上大學,那可是雙喜臨門。孩子即將上大學,父親先孩一步去國外讀大學,起到示范效應。在國內掙足了錢,到國外鍍鍍金,弄不好還會讀出個博士來。
不清楚題目中所說的“自覺傳統的生活”為什么“渾渾噩噩過夠了”?是什么原因致使“過夠了傳統生活”和“渾渾噩噩”走過了四十多年?上世紀七○后出生的人,八十年代初應該是上小學的年齡段,以此推測到九十年代該考大學了。不清楚作為當事人為什么會有“渾渾噩噩”的感覺,并且這種生活還度過了四十多年。
如果個人為了圖新鮮,不為就業就是為了個人的興趣去國外留學,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事。先富起來的人就是不一樣,兜里有銀子,國內待膩了想去國外換換環境,開開洋葷確實是令人羨慕啊。
現在自費出國留學只要目的國有接收學校,什么人都可以。尤其是象澳大利亞,中國留學生每年為澳國的GDP貢獻很大。據媒體報導,由于受疫情和兩國關系影響,中國的留學生數量銳減,不少澳大利亞的大學要么縮小辦學規模,要么關門歇業。足以說明中國人對教育的投資消費是何等強勁有力,國外教育機構看準了這一點,不惜由政府出面爭奪中國留學生這一資源。
年輕人出國留學是為了個人的前途而著想,畢竟是在國內考大學競爭激烈,一些學生如果不走出國門在國內可以說是望大學興嘆,根本就沒有上大學的機會。本博就有這樣的事例,同事的孩子高中畢業參加高考,成績上三本都很困難。只好自費去東歐某國留學,幾年以后學成歸國,那張洋文憑的影響力不低于國內一流大學。
題主外出留學的目的當然與青少年不同。純粹是為了個人的興趣與愛好,作為筆者羨慕您呀!時代不同了,有錢就是好辦事。遙想本博童年所經歷的那段窮困潦倒的生活不堪回首,正是學知識長身體的人生關鍵時期,要吃沒有肉,要穿沒有布,吃肉要肉票,穿衣要布票。就是上學讀書也是無書可讀,物質與精神食糧的饋乏,直接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改革開放以后,安徽蕪湖人年廣久,就是人稱傻子瓜籽賣出了名,并且還榮登鄧選,就是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的典型。真是時事造就英雄。奔五十的人出國留學也算是新時代的新氣象,活到老學到老也算是圓夢的行為。(原創于: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