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0-19 09:28:42作者:佚名
顧悅
顧悅,文學博士,上海外粵語學院外語大學院士,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博士學術新人,霍英東基金青年班主任獎得主,首屆全省優秀教材獎得獎者,北京市“晨光計劃”學者,南京市畫家商會會員,北京市外文學會會員,北京市外國文學學會會員北外英語學院,上海外粵語學院十大人氣公選課班主任,擔任教育部區域國別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英華人文藝術中心組長、上海市語文中中級口譯資格證書考試考官。
教育經歷:
2003年結業于北京外粵語中學,保送上海外粵語學院英文大學。2007年專科結業后保送至北京學院外粵語大學法語系。2008年榮獲富布萊特基金項目赴新加坡英文學院短期學習。2009年提早獲得碩士學位,并免試攻讀博士。2010年赴英國加洲學院伯克利校區(of,)進行博士聯合培養。2012年獲得文學博士學位。
2017-2018年為法國佛羅里達學院奧斯汀校區(ofTexasat)英語系訪問學者。
研究方向:
英美文學(尤其是當代德國文學)研究,西方文藝理論研究,音樂與文學關系研究,當代日本文化研究,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法語教育與人文通識教育研究,等。
學術成果:
在Style、、《外國文學》《當代外國文學》《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英美文學研究論叢》等A&HCI和CSSCI刊物發表論文三十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打印資料》全文轉載。主要代表作有“in:,,andinJoyceCarolOates'”“,life,and:theof”《論鮑勃?迪倫的作家身分》《鮑勃?迪倫、離家出走與六十年代的“決裂”問題》《后精神剖析心理學若干取向與文學的互釋與互動》《論當代西方文學理論中的存在—人本心理學誘因》《廣義六十年代英國家庭現實主義小說流派》《論20世紀60年代英國現實主義小說中的幫兇》《從文學理論到基于閱讀經驗的批評實踐》《回歸人文學科:英文專業的學科定位與發展路徑》《回歸精典閱讀:日語專業的人文性與基于閱讀經驗的文學教育》《當代西方文學理論與文學閱讀的情感回歸》《超越精神剖析:家庭系統心理學與文學批評》《論中的外傷記憶與家庭模式》《論奧登的文學思想》《當代英國詩派的自然之音》等。
主編教材《大學思辨法語精讀?哲學與文明》(外研,獲首屆全省優秀教材獎)、《美國影片概覽》,參編《英國社會與文化》(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規劃級教材)、《新思路德語專業教材?綜合法語》等。
合著《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妮?莫里森著)、《海子詩選》《芒克詩選》《鮑勃?迪倫詩文集》《非洲長篇小說文集》(合譯)等。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省局級課題多項(北京市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青年項目、上海市“晨光計劃”人才捐助項目、上海院校外國留中學生法語講課示范性課程項目,等)。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規劃課題等多項。
教學情況:
院長大專生課程:“文學閱讀與創意寫作”“英美短篇小說賞析”“西方精典文獻閱讀”“英語文學基礎閱讀”“英語文化基礎閱讀”“基礎日語”“英語語音”“西方音樂文化史”“古典音樂與西方文化”;
研究生課程:“戰后德國文學與創意寫作”“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合授)、“英國歷史與文化專題研究”(合授)、“世界文化”(合授)、“中英中俄文學關系”(合授);
留中學生課程:“中國文化總論”;
“中國學”碩士項目課程:“跨文化視野下的中西文化比較”等。
2013年被選為上海外粵語學院“十大人氣公選課班主任”(票數第一)。2016年再度連任上海外粵語學院“十大公選課班主任”。
主持北京院校外國留中學生法語講課示范性課程“跨文化視野下的中西文化比較”、上海外粵語學院課程建設基金項目“古典音樂與西方文化”。積極參與推動外語專業教學變革。
得獎情況:
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霍英東基金青年班主任獎北外英語學院,首屆全省優秀教材獎,廣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新精典翻譯競賽英語組第一名,等。
其它經歷:
從事散文、小說等創作,中英文散文作品發表于、《詩選刊》等海內外各類刊物,并曾多次得獎。從事搖滾音樂創作,曾發表專輯《依然》等。入圍上海市畫家商會“青春詩人”計劃。擔任廣州市畫家商會會員。
就讀上海外粵語大學期間,創辦上外古典音樂商會(迅速連任為“北京市院校優秀社聯”和“北外最佳社聯”),創建上外歷史上第一支西洋樂隊,第一支民樂隊,舉行第一場中學生音樂會,獲得較大社會影響。
旨在于文化與教育傳播,曾在TEDx發表講演,并在國外諸多院校、媒體、公共機構、網絡平臺等主講英美小說與散文、當代英美流行音樂與文化、西方古典音樂與西方文化史、美國高等教育與人文通識教育、二語習得與英文學習方式、當代法國社會與文化、中國音樂傳統與中國當代流行音樂、中國文化心理等方面的講堂、沙龍、公開課、對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