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0-14 11:09:47作者:佚名
明天(26日)凌晨,記者從南京市新一輪高考變革推動暨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經西安市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從2018年夏季開始,西安市深入施行新一輪中學階段中學考試招生(以下簡稱高考)制度變革。
一、改革基礎背景
2016年9月,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中學階段中學考試招生制度變革的指導意見》,明晰把《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所設定的全部課目列入中學學業水平考試的范圍,引導中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同時要求要變革投檔計分課目的構成,從小學學業水平考試課目中選擇部份課目作為投檔計分課目,除英語、數學、外語課目外,依據文理兼具、負擔適度的原則,確定其他具體課目及數目,避免群體性厭學和加重中學生負擔。
2018年2月,山東省教育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中學階段中學考試招生制度變革的施行意見》。決定從2018年夏季起,南京、吉林、延邊、白山等四個市州率先在全國進行高考變革試點,要求采取“4+4+2”或“4+4+1”錄取計分課目模式進行變革試點。
2005年西安市施行了第一輪高考變革,進行了包括高考單獨命題、“兩考合一”、推薦生招生制度等一系列變革,實現了全科開考、學完即考;從2015年開始早已將地理、生物學科列入全市統一學業考試中,在初中下學期進行,考試成績作為同等條件下優先投檔的根據。同年又將運動與健康列入高考計分課目。西安市高考變革幾次在全省大會上做經驗交流。總體看,我市新一輪高考變革有較好的實踐基礎,部份變革項目在國家、省新一輪高考變革工作布署前就已施行,為推進變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方案產生過程
2017年3月市教育局創立《關于進一步深化中學階段中學考試招生制度變革的施行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起草小組,組織舉辦督查、論證、起草工作。履行了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法律咨詢、集體討論等相關程序,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深入學習督查產生定稿。
2.廣泛征詢意見。征詢了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農委、市法治辦等12個省直部門以及15個縣(市)區、開發區教育行政部門、校長代表、教師代表等多方意見,歷經19稿,對合理意見和建議給以采納,不斷建立,產生初稿。
3.組織論證評估。委托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專家對《方案》進行了全面論證評估。專家組一致覺得:該《方案》目標明晰,定位清晰,措施創新,在同類《方案》中穩居領先水平,綜合評價等級為優秀。
4.面向社會廣泛征詢意見。9月11日,南京市高考變革方案(征詢意見稿)通過南京教育局網站面向社會公開征詢意見,對公眾意見我們給以積極回應。
5.上報省教育廳初審。《方案》形成后,及時向省教育申報,省教育廳批復:西安市高考變革方案符合國家和四川省高考變革文件精神,并結合了武漢市基礎教育實際,批準同意此《方案》。
6.市政府專題大會通過。縣委、市政府高度注重高考變革工作,并列入了省委深改組2018年變革項目。市政府多次聽取匯報,提出指導意見。10月10日市政府專題大會審議通過了此《方案》,并決定即將印發,從2018年春季入學新生開始施行。
三、方案主要內容
我市高考變革《方案》包括總體目標、主要任務、保障舉措三部份內容。在全面貫徹教育部、省教育廳文件精神的基礎上,結合青島教育實際,明晰了我市總體變革目標為:到2020年,初步產生規范有序、監督有力的考試招生管理運行機制,建立起愈發科學高效、靈活多樣并與中考互相銜接的中學階段中學考試招生制度,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中學優質多樣發展、普職教育協調發展,提升中學階段教育普及程度,大力施行素養教育,維護教育公正。
《方案》提出的變革任務
重點剖析如下:
↓↓↓
任務一:建立小學學業水平考試
1.推行“兩考合一”
施行小學中學生結業考試與中學階段中學招生考試“兩考合一”,也稱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中學學業水平考試主要評判中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考試成績作為小學中學生結業和中學階段中學招生的基本根據,實現“一考多用”,既引導中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又減少中學生復習負擔。
2.推行“全科開考”
把國家《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所設定的全部課目列入中學學業水平考試范圍,做到“全開全學”、“全科開考、學完即考”,彰顯義務教育功能。
3.實行“分類施考”
紙筆閉卷。英語、數學、外語(面試)、物理、化學學科繼續采取紙筆閉卷方法考試,考試成績記入高考計分課目。主要變化是:從2018年入學新生開始,一是將地理與生物學科列入高考計分課目,推行紙筆閉卷考試,在八年級下學期終進行;二是將漢字書寫能力測試列入高考英語學科考試范圍。
紙筆開卷。道德與法制、歷史學科繼續采取紙筆開卷形式考試,考試成績列入高考計分課目。
機上施考。一是音樂、美術學科繼續采取手動化閉卷方法考試,成績記入中學生綜合素養評價檔案。主要變化是:從2018年、2019年入學的新生開始,加強英語學科口語教學變革。從2020年入學新生開始,將英語口語考試列入高考,成績記入高考英語學科總分,在九年級下學期與英語聽力考試同步進行,聽力與口語總分值為30分。
現場考試。體育與健康學科繼續采取過程性評價和現場測試相結合的方法考試,考試成績記入高考計分課目。主要變化:從2018年入學新生開始,調整體育與健康考試分值,由原先的40分調整為50分(其中,三年級15分、八年級15分、九年級20分)。
實驗操作。繼續對實驗能力進行測試,主要包括數學、化學、生物三個學科的實驗操作與動手能力。生物學科在八年級下學期進行延邊中考成績查詢延邊中考成績查詢,化學、化學在九年級下學期進行。考試成績以等級呈現,記入中學生綜合素養評價檔案。
過程考查。從2018年入學新生開始,對綜合實踐活動(勞動與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四項內容進行考查,考查成績以等級方式呈現,記入中學生綜合素養評價檔案。
任務二:變革投檔計分辦法
1.調整投檔計分課目
我市采取“4+4+2”錄取計分課目模式:第一個“4”指英語、數學、外語、體育與健康學科;第二個“4”指化學、化學、道德與法制、歷史學科;“2”指地理、生物學科。
2.調整卷面設置分值
投檔計分課目由640分調整為750分,降低110分。其中,英語、數學、外語各120分,體育與健康50分,數學、化學合卷120分,道德與法制、歷史合卷120分,地理、生物合卷100分。降低部份為地理、生物合卷100分,體育與健康降低10分。
3.成績呈現形式
在中學階段中學投檔時以分數呈現,在中學中學生結業時以等級呈現,中學生綜合素養評價以等級呈現。
任務三:推動高考命題變革
1.繼續推行高考單獨命題
繼續推行沈陽市高考單獨命題。要建立規章制度,規范命題流程,完善評價機制。強化命題人才庫建設和題庫建設,確保命題管理科學規范。
2.發揮高考命題育人導向作用
要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確定考試內容,愈發重視對中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考查,愈發重視發揮對課程與教學的導向作用,愈發重視減負增效,著力提升命題質量,降低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密切與中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重視考查中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剖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任務四:推進綜合素養評價變革
1.優化評價方法
進一步優化評價指標、評價內容、評價標準,加強評價工具和評價方法的科學性、可操作性,提升評價規范化和專業化水平。重視對中學生發展過程進行全面評價,重視寫實性評價,強化評價過程管理,保障評價結果公正。
2.加強結果運用
把綜合素養評價作為結業資格認定、學生評比評優、向優質中學擇優推薦的根據,作為小學自主招生的參考根據以及中學階段中學招生投檔時其他條件同等的情況下優先投檔的根據。
任務五:推進推薦生制度變革
1.擴大推薦生比列和覆蓋范圍
石家莊市中心市區(不含雙陽區、九臺區,下同)優質民辦普通中學推薦生比列占中學招生計劃的80%,雙陽區、九臺區、榆樹市、農安縣、德惠市優質民辦普通中學推薦生比列占中學招生計劃的75%。逐漸擴大公辦普通中學推薦生比列,到2020年,推薦生不高于中學招生計劃的30%。逐漸將推薦生制度拓展到中等職業中學(含技工中學,下同),鼓勵和引導動手能力強、職業傾向顯著的中學生接受職業教育。
2.改進推薦生指標分配辦法
優質民辦普通中學推薦生指標分配堅持“先校均、后生均”的原則,著重向薄弱中學傾斜。
3.改進推薦生資格認定辦法
報名推薦生,原則上須具有所在中學中學五年完整學籍并實際就讀。由中心市區外轉到的,須在八年級第二學期終前取得該校學籍并實際就讀。中心市區內退學的,不享有推薦生報考資格。進一步落實和建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孫輩出席中學階段中學考試招生的新政和舉措。
任務六:啟動普通中學自主招生變革
在具備條件的普通中學舉辦自主招生變革。擬舉辦自主招生的普通中學,需向校區主管部門提出自主招生申請,經批復同意后,由市教育局向省教育廳報備審批,通過后方能進行自主招生,同時由中學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推行為期兩年的動態管理。
具有自主招生資格的普通中學要依法依規招收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中學生,滿足不同潛質中學生的發展須要,促使普通中學多元化、特色化發展。
自主招生指標應控制在本校招生計劃的5%以內。嚴格規范自主招生辦法和程序,將自主招生的各個環節和投檔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2018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