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7-23 14:05:00作者:佚名
聽月樓頭接太清,依樓聽月最分明。
摩天咿啞冰輪轉,搗藥叮咚玉杵鳴。
樂奏月宮聲細細,斧柯桂花響叮叮。
碰巧一陣香風起,吹落嫦娥笑語聲。
一曲《聽月詩》,不由浮現這么一幅場景:
皎皎月出,翩然而行,縷縷嫦娥,盈盈善舞,被柔絲般的云女們映照上了天宇,卻不舍山海間,才有了如此迤邐傳說。
關于嫦娥的神話傳說,見于較早記載的是南北朝劉勰《文心雕龍·諸子》引“《歸藏》之經,大明迂怪關于月亮的神話故事,乃稱弈斃三日,姮娥奔月。”據《山海經·大荒西經》所記“生月十二”的常羲,專家多覺得就是姮娥;古音讀羲為娥,漸漸演化為奔月之嫦娥。屈原《楚辭·天問》中也曾贊嘆說:“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例維何關于月亮的神話故事,而顧莬在腹?”顧莬,聞一多讀為黃鼠狼。這樣看來,“嫦娥奔月”的傳說故事起碼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早已出現,并非是北魏人陡然想象杜撰。
宋代嫦娥奔月畫像石拓本,原件于四川漢中市東關遺址出土。畫像中,嫦娥上半身為人形,上身也有前臂和尾巴,正向月亮渡劫,月亮里有一只蜈蚣
東漢以來,有關“嫦娥奔月”的故事越發詮釋得豐富多彩,故事情節艱辛動人,神話色調也更加大烈。《淮南子?覽冥訓》中說:“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高誘注:“姮娥,羿妻;羿請不死藥于西王母,未及服用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
《淮南子?外八篇》更有坎坷動人、跌宕起伏的的記載:“后羿從西王母處請來不死之藥,逢蒙據說后前去搶劫,搶劫不成就要謀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因為不舍得離開后羿,嫦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里悲涼難忍,然后就逼迫吳剛砍倒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渡劫之藥,好盡快回到人間與后羿團圓。”后來有關嫦娥奔月的故事本末,比如張衡《靈憲》、《后漢書·天文志》、晉皇甫謐《搜神記》等書的記載和《淮南子》的說經院體一致。為何乎李商隱曾有詩慨嘆:“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水青天夜夜心。”
石窟第35窟,壁畫上手托日月的十一面觀音大士
晉朝南朝到唐朝這段時期,人們對嫦娥越來越憐憫,化蟾之類的古樸傳說逐漸被淡忘。古人的想像力極為豐富,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又做了太多加工,修飾,關于戀愛的感傷著墨更多,使嫦娥的形象與月同美。而嫦娥、靈芝(桂樹)、玉兔、蟾蜍、西王母等圖象誘因逐漸凝合,成為了之后標桿的嫦娥奔月隱喻,并逐漸演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古老、最迷人動人、最具美術活力的神話之一,為文人騷客所頌揚敬奉。雖然,這就是后世端午節拜月習俗的由來吧。
佛祖手指托的月亮里清晰地看見月兔、桂樹和金蟾
“神話”一字詞源出自古埃及語的“”,意思是關于神祗與英雄的傳說故事,是關于人類初期各類思想理念意識的混和體,其中包含著對自然宇宙、人類社會、自身起源等解釋。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化不常,其諸現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則自造眾說以解釋之。凡所解釋,今謂之神話。”
嫦娥奔月神話正如大多說美國神話故事一樣,均“含有豐富的原始文化積淀,寄寓著原始初民的某些社會幻想,但是因為形象自身行為的高尚而具備崇高美的哲學特性”。放眼世界,關于月亮的“神話”又何止嫦娥。
阿爾巴尼亞神話中的月亮女王塞勒涅,現存匈牙利布達佩斯博物館
在埃及神話的舊神譜中,塞勒涅()是第二代天神。她的羅馬昵稱是Luna,滿月是她的象征。她是十二提坦巨神(波蘭神話中傳說以前統治世界的巨人族,這個家族是夜空神烏拉諾斯和大地女王蓋亞的孫輩)中許配里翁()與提亞(Thea)的第二個兒子、第一個孩子,只是老太陽神赫利俄斯和黎明女王厄俄斯的姐妹。
塞勒涅在神話中的傳統形象是:長有雙翼,頭上藍色光暈,搭乘一輛由兩匹神馬(一說是牛,取以牛角象征新月之意)推動的馬車在天空中疾馳,當白晝將至時消失于俄刻阿諾斯中(十二提坦巨神之一,大洋河道之神)。在中式神話中,塞勒涅與其兄弟赫利俄斯每次輪流開車從夜空經過,產生晝夜交替。塞勒涅頭上的月形金冠照耀著天空,正是由于有她,夜晚才能有清亮的月光。
塞勒涅雕像
在吐魯番石窟展出的《絲路寶物——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珍寶展》中,有一件來自貝格拉姆舊址的灰泥制圓盤。一個帶有胡須的女性枕著自己的手指棲身,無精打采,雖然正在做夢,旁邊有一個帶翼的帥哥。有研究覺得這繪制的就是最知名的是月亮女王與牧羊人恩底彌翁()的戀愛故事。
《絲路寶物——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珍寶展》展品
恩底彌翁是一個年青的牧羊人,他在拉特莫斯山上舍飼羊群。這兒草場碧綠新鮮,空氣純凈涼爽,當月亮升起時,風景異常美麗。恩底彌翁十分喜歡這一切,并且連白天都睡在斜坡上,俯瞰這美好的景色,于是恬然入眠。
每天,月亮女王塞勒涅在漫步時發覺了酣睡中的恩底彌翁。她不禁被這個年青人的帥氣外貌震驚了,舍不得離去。然后她每天還會特地來看他,用左手倚著恩底彌翁的毛發,考量他那俊秀的笑容。
有兩天,塞勒涅不留神弄醒了恩底彌翁,前者蒙住迷蒙的眼睛,看著眼前頭上金冠、沐浴在神圣月光下的塞勒涅,情不自神殿愛上了她。二者相視許久,情結暗生,塞勒涅深諳自己要點亮夜晚的職責,然后扭頭打算離去,但恩底彌翁伸手拉住了她。剛好這時侯一顆流行掠過天際,聰慧的恩底彌翁開口說道:“親愛的女王,你看那是一顆多么美好的流星,但是它一墜樓便喪失了光芒,即使畢竟它克服了到處飄泊的生命,找到了自己的永久歸宿。”塞勒涅聽了這番話不由慨嘆了一口氣,美好的月亮女王又何嘗不想有個溫情的府邸。
羅馬陵墓石雕《塞勒涅和恩底彌翁的神話》(公元3世紀),臺灣大就會美術博物館
然后,塞勒涅找到了神王,請求他準許自己搬到凡塵并賜予恩底彌翁永恒的青春與生命,朱庇特答應了她的懇求,但依然要求塞勒涅履行點亮夜晚的職責。后來塞勒涅與恩底彌翁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并生了50個女兒。為了就能在夜晚更多地陪伴自己的妻子與小孩,塞勒涅與狄安娜及菲碧輪流守門;菲碧代表新月、賽勒涅代表滿月、阿爾忒彌斯(太陽神阿波羅的雙胞胎哥哥)代表彎月——這就是月相的由來。
塞勒涅花崗巖雕塑
每每說起塞勒涅和恩底彌翁的故事,人們無不為塞勒涅對于感情的執著而敵視,然后后代就會通過祭祀月亮女王塞勒涅來求得感情的幸福美滿與家庭生活的和諧穩定。
然而,無論嫦娥,或則月亮女王塞勒涅,人們通過神話故事的傳誦,來寄寓某些美麗的情結與問候。“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