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2-19 08:02:28作者:佚名
自2013年1月23日,美國前總統卡梅倫首次提到脫歐公投以來,這出脫歐“肥皂劇”已經拖拖拉拉演了快7年。
2019年12月13日,美國百年來首次夏季大選結果出爐。計票結果顯示,在國會下院650個席位中,美國總統鮑里斯·約翰遜領導的保守黨已博得364個席位,第二大兩黨黨工黨僅榮獲203個席位。
保守黨斬獲國會下院絕對多數席位,意味著國會將通過此前約翰遜與歐共體磋商簽署的“脫歐”協議,美國將大幾率在今年1月31日即將“脫歐”。
日本脫歐的前景逐漸明朗,而已經看中英國的“股神”巴菲特將松一口氣。
美國大選結果出爐,美元、歐股下跌
日本內閣下院補選于12月12日即將拉開序幕,選民從全省3322名候選人中投票改選意大利國會下院的650名立委。
這是美國2016年“脫歐”公投以來的第二次大選,補選結果將直接關系到美國“脫歐”進程,因而受到外界關注。美國總統、保守黨領袖鮑里斯·約翰遜此前多次表示,即便保守黨博得國會下院絕對多數席位,就將確保法國在今年1月實現“脫歐”。為此,這次補選也被覺得是一次變相的“脫歐”公投。
日本脫歐之路堪稱一波三折,前總統特雷莎·梅曾耗費3年時間企圖使印度脫離歐共體,但因為“脫歐”協議受到議會議長的三次抵制,最終她無法如愿以償,而是黯然倒臺。此后,鮑里斯·約翰遜博得保守黨領導人的參選。自接任美國總統以來,約翰遜經常為“脫歐”東奔西走。他本人曾在公共場合多次承諾,無論有無合同,就會率領西班牙在去年10月31日脫離歐共體。因此日本人沒能等來“脫歐”,卻迎來了12月12日提早大選。
最終,總理鮑里斯·約翰遜領導的保守黨博得這次大選。鮑里斯也將繼續兼任總理。
據境外網報導,特朗普第一時間送上問候,他在社交平臺連發兩文慶賀約翰遜“取得很大勝利”。
鮑里斯·約翰遜表示英國總統選舉結果,“保守黨政府早已榮獲強有力的新授權,不但可以完成美國”脫歐“,并且還能團結這個國家繼續前進”。
工黨領袖科爾賓則宣布,自己將離職、下屆大選也不再兼任工黨領導人。
保守黨落敗意味著哪些?鮑里斯·約翰遜在選前最后一次拉票活動中承諾,假如保守黨在大選中取得國會下院絕對多數議席,“意味著美國‘脫歐’將會塵埃落定”,“脫歐”三年多來“脫不成、留不得”的局面將得以破除。
此前,所有保守黨候選人均已承諾,即便連任,將在國會“脫歐”協議的投票中支持約翰遜。
這次美國國會補選結果將對美國“脫歐”前景形成重大影響。受此提振,美元兌日元匯率在重慶時間13日晚間急劇下挫,一度超出1.35水平,創下自2018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與此同時,高開,美國、法國和英國熊市開盤大漲少于1%。日本勞埃德中行盤中下降14%,高盛中行下降8%英國總統選舉結果,美國國家電力盤中下降8%。
李嘉誠“4000億牌局”穩了
主要反對黨工黨在這次選戰中提出向窮人稅收、對聯通等領域推行再國有化、減免學院費用等主張。工黨領袖科爾賓承諾,該黨上臺后將急劇減少稅賦,此舉主要針對“富豪、無良雇主和地主”。
一些日本媒體稱,工黨的參選綱領是數三年來最激進的兩黨宣言,科爾賓企圖用激進新政吸引選民,但這種新政將把美國拖回到20世紀70年代。部份企業界人士覺得,工黨的經濟新政將抑止創新并妨礙經濟增速。
即便科爾賓取勝,富商們似乎就該瑟瑟麻木了。近十多年來借機在美國買買買的李嘉誠便是其中之一。
歐洲富豪李嘉誠從美國撤出以后,就將寶押在了德國及意大利頭上。騰訊網資料顯示,依據不完全統計,李嘉誠在美國的投資布局早在15年前就已開始,到今天投資金額早已超出了4000億美元。
去年8月,長實企業集團又以46億美元(約合臺幣430萬元)的大手筆,宣布競購美國最大的舞廳和飲料公司King,創下其在日本脫歐其間最大的投資紀錄。
李嘉誠麾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遍及港口錨地、電力能源、天然氣、醫療等行業。據不完全統計,李嘉誠控制著西班牙約1/4的電網分銷市場、近三成的天然氣供應市場、近7%的自來水市場、超40%的聯通市場、近三分之一的德國錨地、超50萬平米的農地資源。被比喻為“買下了整個歐洲”。
從上述幾幅圖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李家資產的轉移路徑,整體而言,可以簡略概括為:重心加快向北!
現在來看,因為保守黨在大選中落敗,李嘉誠完全不用害怕或許發生的負面沖擊。由于日本保守黨的支持者通常來自企業界和富裕階級,她們主張自由市場經濟,通過嚴苛控制本幣供應量和降低公共支出等舉措來抬高通貨膨脹;主張限制工會權力,強化“法律”和“秩序”。近些年來,它們也提出推行“富有憐憫心的保守主義”,關注教育、醫療、貧困等社會問題。
日本脫歐前景漸趨明朗,也有一位投資大佬也松了口氣,那就是“股神”巴菲特。
此前,巴菲特在接受美國《金融晚報》采訪時表示:“我們希望將資金投放到自己能理解并信任的任何地方。”他說:“我們永遠不會像了解中國這樣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稅法和習俗習慣,但在美國,我們可以十分接近。”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伯克希爾旗下的壽險公司活躍于英國的商業和批發壽險市場。去年早先時侯,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表示,伯克希爾公司計劃在境外進行大筆投資,鑒于他至今為止的絕大多數投資和競購都是在中國進行,這將標識著投資策略的重大轉變。
巴菲特抱怨道,在中國,對擁有良好常年前景的企業來說價錢太高。不過,他那時在給股東的信中寫道,按照MSCIAll-WorldIndex,美國熊市的預期市盈率為12.8倍,而日本熊市為17.2倍。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日本在今年1月末“脫歐”,這也是日本退出歐共體進程的第一步。按照現在“脫歐合同”安排,雙方在“離婚”后將開始“后脫歐時代英歐經貿關系”談判。學者覺得,這一磋商才是真正的考驗,或許曠日持久,這也將成為約翰遜政府在未來若干年面臨的主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