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1-04 10:01:07作者:佚名
最近一段時間,在國美自救過程中最讓人擔心的,并不是經營業績下滑或虧損、員工工資拖欠不發,而是市場經營斷流引發的用戶信任危機。特別是,隨著各地不少國美門店的關閉,以及部分用戶在國美買家電交了錢卻提不到貨等現象蔓延,正在演變成為一場國美的“信任危機”:國美關店了、國美不行了,不敢也不能在國美買家電了……
常偉||撰稿
《小莉幫忙》、《1818黃金眼》,最近幾年在中國一北一南被譽為“影響力最大”的民生欄目,因為經常幫助老百姓維權而且維權成功率高,而受到當地老百姓的認可。今年以來,這兩檔節目曾公開、多次幫忙消費者向國美電器維權,討要家電。
原因很簡單,就是用戶趁著國美促銷優惠活動時交了全款買家電,之后幾個月卻發現“不是門店關了”、就是“國美一直不發貨”。簡單來說,就是錢交給國美了,但是國美卻沒有向消費者供貨,一直采取的就是“拖欠戰術”。一個月又一個月,就是不送貨。直到有一天,消費者發現購買家電的國美門店竟然關門了,而且事先沒有一點聲音。上述報道中涉及西門子家電、老板電器等多個知名家電品牌,無法提貨,品牌企業也在參與協調。
雖然今年以來,國美電器的經營危機已經持續數月。但是,很多消費者長期以來的習慣,還是“買家電到國美”。特別是遇到一些周末、節假日促銷,國美還會引流拉客策劃一些“專場閉店”銷售,就是為了增加門店的營業收入和流水。不過,由于國美拖欠上游家電品牌商的貨款,不少家電企業對于國美的供貨在今年以來就無法保證正常供應。
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今年4月份,家電上市公司惠而浦就因為數千萬元的貨款,而終止與國美全國的合作,并在隨后向法院起訴國美討要貨款。此事,如今隨著國美經營危機的全面爆發,連眾多員工工資都無法按時發放,而逐漸被人遺忘。
但是,國美與家電品牌商之間的貨款結算不及時,以及家電品牌商無法繼續像過去那樣給予國美準時的貨源保證,還有相應的促銷、價格等優惠政策支持國美電器促銷活動,卻是公開的事實。也就是說,如果國美在一線市場上的經營,始終無法恢復到一定階段和狀態,那么其與眾多品牌家電企業延續了幾十年的商業信譽和合作關系,也將面臨著自然的慣性瓦解。
這也就意味著,國美雖然可以通過“關閉不賺錢”門店,轉而向家電代理商、黃牛、竄貨商等各種社會力量開放平臺和資源,從而實現自救。但是,如果沒有來自上游家電企業和品牌商們給予的相應產品、政策等資源,那么又如何聚攏這些社會性的批發、分銷資源和力量。畢竟,在國美之外,京東、天貓國美電器促銷活動,以及蘇寧易購的平臺資源早就開放,而且他們當前所能取得的家電品牌商政策,顯然不是國美可以正面競爭和較量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前國美自救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不只是缺錢導致的資金鏈不暢,可以從家電企業獲得的產品等資源有限。更大的問題在于,終端市場上一旦國美在各地的關店潮上演,以及用戶交錢不發貨等問題解決不好,必然會引發更大范圍內、更長時間內的品牌信任危機。此時,如果再加上競爭對手的一些手段和策略,國美35年來在家電零售市場上建立的品牌和口碑就會面臨持續瓦解和崩塌。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應當引發國美經營管理層的高度重視。
最近一段時間,面對全國多地的門店關門、用戶交了錢提不到貨、員工討要拖欠工資等一系列局面,國美電器終于在公司大股東黃光裕出手下開啟“自救”:黃光裕個人相繼3次借給上市公司國美零售5億港元,國美零售向外界透露將關閉全國盈利門店,同時開放平臺吸引社會力量共同合作經營等。當然,這些手段落地,還需要時間。只不過,市場、同行和用戶留給國美的轉型自救時間,已經不多了。
對于國美電器和黃光裕來說,雖然當前“臉上無光、內心痛苦”,但一個更為沉重的事實卻是,接下來能夠拯救國美的并不是外部的資本,也不是第三方的機構,而是全體國美人自己的努力。必須要奮斗在一線市場上,去解決用戶的問題,找到用戶需求,恢復用戶的信任,充分發揮第三方家電零售產臺的“供需對接”和“撮合交易”下的高效、快捷優勢,從最苦的、最難的錢入手,恢復市場的經營局面、獲得家電品牌商的認同和支持,一點點積累和沉淀。
接下來的國美自救,沒有捷徑更沒有高招,就是腳踏實地去賣貨!
====
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