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7-19 21:15:57作者:佚名
2024廣州體育大學 440 新聞傳播學 專業基礎綜合 考研參考資料 2024廣州體育大學 618 中醫專業綜合 考研參考資料 2024廣州體育大學 611 專業基礎綜合(體育概論、體育社會學)考研參考資料 2024廣州體育大學 613 專業基礎綜合(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考研參考資料 2023廣州體育大學 中學校體育(附加測試)考研復試參考資料 2023廣州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運動生物力學考研復試參考資料 2024廣州體育大學 619 心理學 專業綜合(普通心理學、運動心理學)考研參考資料 2023廣州體育學院【新聞傳播學】傳播學]中國新聞傳播史考研參考資料2023廣州體育大學【體育人文社會學】社會體育考研參考資料2023廣州體育大學體育管理(附加考試)考研參考資料2024廣州體育大學612專業基礎綜合(體育概論、教育學)考研參考資料2024廣州體育大學616運動康復基礎綜合考研參考資料2024廣州體育大學620專業基礎綜合(體育社會學、體育管理)體育管理考研參考資料2023廣州體育大學教育(附加考試)考研參考資料2024廣州體育大學617西醫綜合2024廣州體育大學615專業基礎綜合(體育概論、新聞傳播理論)考研參考資料2023廣州體育大學體育保健學(附加試)考研復試參考資料2023廣州體育大學體育學院考研復試參考資料2024廣州體育大學617綜合西醫專業考研參考資料2023廣州體育大學運動心理學(附加試)考研復試參考資料2023廣州體育大學運動生理學(附加試)考研復試參考資料2023廣州體育大學體育概論(附加試)考研復試參考資料2024廣州體育大學618綜合中醫專業考研參考資料2024廣州體育大學2024廣州體育大學334綜合新聞傳播專業綜合能力考研考試參考資料 2023廣州體育大學【體育人文社科】體育管理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資料 2023廣州體育大學【新聞傳播學】綜合新聞傳播學中國新聞傳播史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資料 2023廣州體育大學【休閑體育】休閑體育概論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資料 2023廣州體育大學【體育新聞傳播學】體育新聞傳播學理論與實踐中國新聞傳播史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資料 其他專業有初試和復試,都是更新的 霍去病方才學習網 2024廣州體育大學346體育綜合(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學)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資料
廣州體育學院(體育系)始建于1956年7月,是華南地區唯一的一所體育類本科高等院校廣州體育學院圖書館,也是新中國成立后最早專門從事體育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隸屬于廣東省人民政府,是具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含體育學全部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和醫學類別運動醫學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是國家體育總局多個運動項目高、中、初級教練員培養單位,具有一級裁判員、一級運動員審批權。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占地面積432畝,設有12個二級學院廣州體育學院圖書館,開設18個本科專業,擁有8個碩士學位授予權二級學科,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現有各類全日制在校生約8000人,教職工550人。學校圖書館面積2.06萬平方米,藏書52.5萬余冊。
學術研究
折疊
研究機構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1)
運動技戰術診斷與技能評定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
廣東省運動與健康促進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運動生物化學教學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示范中心(2個)
廣東省體育教師教育綜合技能培訓中心、廣東省運動保健與康復教學示范中心[1]
折疊
研究成果
截至2013年5月,學校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奧林匹克研究項目、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以及中芬政府合作、中澳合作等國際合作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優秀成果獎43項,出版學術著作125部。
折疊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據2015年5月學校圖書館官網顯示,學院藏書42萬余冊,報刊1200余種(含專業原版外文期刊150余種),擁有較為豐富的電子資源庫,包括CNKI期刊全文數據庫、超星電子圖書等,還建有自己的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和優秀本科論文數據庫、體育資源庫、學院教學科研成果數據庫、休閑體育信息數據庫等。[2]
學術期刊
學院主辦全國中文體育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廣州體育學院學報》;主辦《體育師友》、《游泳季刊》、《廣州體育學院學報》等學術、推廣期刊。
折疊
編輯本段
學校條件
折疊
院系及專業
截止2013年,學院設有體育教育系、運動訓練系、武術系、體育藝術系、休閑體育與管理系、體育與健康系、體育新聞與傳播系、研究生部、繼續教育部、社會科學部、高校外語系等11個教學系部。
截至2013年,學校擁有體育教育與訓練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人文社會學等碩士學位授予權點,擁有一批全國知名的研究生導師,包括籃球博士生導師、體育人文社會學博士生導師。[3]
學術的
主要的
教育
體育教育(師范類)、運動訓練、民族傳統體育、社會體育、體育人體科學、休閑體育(高爾夫、休閑體育)、特殊教育(體育)
文學與新聞學(體育新聞)、播音與主持藝術(體育主播)、舞蹈學(模特、流行舞、體育舞蹈)理學
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
經濟學
經濟學(體育經濟學)專業
管理
公共行政專業(體育管理)
折疊
學院
學校擁有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的一級裁判員和一級運動員審批權,中國著名武術家黃曉霞、張登奎,中國乒乓球隊首任教練梁卓輝,優秀游泳教練“蛙王”黃卓榮,優秀田徑教練孫子平,優秀乒乓球教練馮國豪等一大批知名學者曾在學校任教。
據2015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現有教職工600余人,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5人,獲得珠江學者、全國優秀教師、省級教學名師、國際級裁判員、國家級裁判員、中國青少年社會教育“銀杏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稱號的近百人。[1]
折疊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據2015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建設點3個、廣東省特色建設點3個、廣東省重點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省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資源共享課4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1門、省級教學團隊1個。[3]
級別 專業名稱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
體育科學、體育教育、社會體育
廣東省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
新聞傳播、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體育訓練
廣東省重點專業(1)休閑體育層次
職稱
國家精品課程(2門)
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物力學
省級精品課程
游泳、武術、足球、田徑、體育傳媒常識[4]
折疊
教學成果
學校競技體育與休閑體育相得益彰網校頭條,形成了“弘揚嶺南體育文化,培養南方體育人才”的辦學特色。 學校是中國武術協會一級會員單位,擁有“國家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國家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國家健美操訓練基地、中國羽毛球協會(廣州)培訓中心及科研基地、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棒球分會訓練基地、廣東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廣東省體育產業研究基地、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地等14個科研、培訓基地(中心)。學校擁有一級裁判員、一級運動員審批權,新中國首位世界冠軍容國團是學院首屆校友;齊烈云、陳小霞、冼冬梅、楊威、張潔文、謝杏芳、傅海峰等奧運冠軍或世界冠軍都是學校的優秀畢業生,王偉寶武術“二指禪”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并先后在國際傳統武術學校舉辦的“中國傳統武術錦標賽”上榮獲冠軍連續五次榮獲全國武術技能大賽二等獎、全國十佳技能大賽一等獎。南獅隊多次在世界獅王大賽中奪冠。學校體育舞蹈、健美操、啦啦隊等隊伍多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比賽,取得優異成績。體育舞蹈隊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體育舞蹈比賽中為我國奪得四枚金牌。2009級健美操學生李良發在2012年世界健美操錦標賽(集體項目)中奪冠,王洋在2011年第26屆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健美操比賽中奪得四枚金牌。體育舞蹈(模特)專業學生李靜雪在2012年第二十屆“新絲路模特大賽”全國總決賽中奪冠。2013年,學校在廣東省首屆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基本功大賽中榮獲一等獎。[1]
折疊
合作交流
據2015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已與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芬蘭、馬來西亞、葡萄牙、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1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學校選派大批骨干教師出國留學交流,招收留學生。學校聘請了50余位中外知名學者為客座教授。2010年10月,學校承辦亞運會科學大會,開創了中國高校承辦國際大型綜合性體育科學賽事的先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