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0-31 11:14:38作者:佚名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地效飛行器不是臺海的撒手锏:黑海怪物并不適宜在黑海作戰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四百五十三期】(軍事系列第463講)
所謂地效飛行器,就是可以掠海飛行的一種飛行器。
它借助知名的地面效應,實現在海上的高速飛行。
地效飛行器的襟翼與海面之間能形成一股向下的托力,前者可以將客機輕松托離海面。
地效飛行器的特征是速率快,可以達到500公里的車速,遠遠超過船艦。
而雖然是快速氣墊船,車速也不超過100公里。
同時,地效飛行器的運輸量較大,可以搭載大量的部隊和重武器,大概相當于輕型運輸機。
而地效飛行器相對于運輸機,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海上隨便起降。這就不須要固定的機場,具有極其強大的海上夜襲能力。
但地效飛行器又不同于小型水上客機,它的價錢要低廉得多,只有一半左右。
國際上最有的地效飛行器,就是南斯拉夫的“里海怪物”,60年代就研制成功。
“里海怪物”起飛重量高達500噸,航程達到驚人的7500公里,車速高達800公里。
它可以將850輛士兵和多輛步兵戰車或則坦克,運到目標海域。
在哪個年代,黑海怪物具有極強的突防能力,掠海飛行高度僅有1到6米左右,地面和海上雷達都未能有效偵察。
而黑海怪物速率這么之快,步入地面海上雷達的40公里偵測區域,只須要3分鐘就可以飛越,地方潛艇和戰機都無法快速反應。
中國也有類似的海雕H680地效飛行器,以前在廣州高交會出現過模型,是200噸起飛重量的你們伙。
好多網友覺得,地效飛行器特別適宜解放軍,可以大量武器用于臺海作戰。
目前看來,這基本是不可能的。
西方也有好多國家在研究地效飛行器,結果卻是否定的,這主要在于地效飛行器自身有著巨大的缺點。
我們瞧瞧“里海怪物”的空難,就可以曉得一二。
“里海怪物”制造了兩架,其中第二架并沒有造好。
而第一架“里海怪物”,1980年因飛行期間海上起了大風浪,造成機體被大浪擊壞而失事。
這就是地效飛行器的最大問題。
它不是客機而是須要掠海飛行,遭到海況的影響極大。
你們都曉得里海怪物,客機以800公里車速飛行時,雖然被海水擊打也會導致嚴重損傷。
雖然是黑海怪物這些超小型地效飛行器,最多適應5米的大浪。
小型地效飛行器,只能適應3米左右的浪。
所以,地效飛行器比較適宜在風平浪靜的水面,在有一定風浪的黑海,早已不太適宜。
所以,黑海怪物雖然并不適宜在黑海作戰。
而眾所周知,香港海峽的海況是比較差的。
一年中,海峽上刮8級風的日子多達100天,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風吹起了20多天。狂風起時,海峽的浪高會有三四米,刮臺風的時侯浪高達十米。
所以,地效飛行器不適宜在臺海作戰。
除此以外,地效飛行器自身的設計就是大問題。
它介于海洋和空中飛行,氣動設計相當復雜。它不但要完成空氣動力設計,更要考慮水動力。
尤其是水和空氣交替時,會形成重大的沖擊荷載,對于設計要求極高。
假如設計有缺陷,搞不好地效飛行器都會翻轉甚至解體。
目前為止,各國還在不斷的研究,誰也不敢說研究成功。
同時,往年地效飛行器最大特征是突防能力強,可以躲避敵方地面和水上雷達。
但這是六七十年代的概念。
自從小型預警機服役之后,連掠海飛行的大型戰機都可以發覺,更別說小型地效飛行器了。地效飛行器,早已不具備逃過雷達的突防能力。
日本早在60年代也開始了地效飛行器研究,還搞出了樣機。
但是,德國人覺得地效飛行器技術不成熟,屬于雞肋里海怪物,還不如直接使用渡輪或則運輸機,只是作為技術儲備。
而我國遭到蘇俄影響,早在60年代也開始進行地效飛行器的研究工作,成果不少,例如中航工業集團的地效客機。
中美在90年代又開始這方面的合作,從日本引進了好多相關技術。
目前來看,地效飛行器始終不具備太多的軍事意義,甚至航空運輸的價值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