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7-17 02:06:46作者:admin2
??我們前面提到過gmat考試還比較看重大家對學習方法的掌握程度,這點我們在GMAT邏輯考試中就經常見到。邏輯不是死記硬背就能解決的,它和作文部分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想在邏輯部分拿高分就必須掌握一套比較有用的科學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的復習邏輯部分。
??
GMAT邏輯題可以看成兩類:一類是可以求值的,一類是不需/不可求值的。用econometrics的角度,就是一類是在有效性范圍內對參數進行討論,另一類是在確定有效性的角度對u進行討論。
GMAT邏輯題第一類:有效性范圍內的參數討論。
??
建立簡單模型后,對參數的討論。f(x)=b1X+b0,在確認/假設所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情況下,對b1,b0的值進行討論,包括對b1,b0的正負性進行討論。通常這種題目,是可以用初等代數式表達的,一般用不等式就可以推導出來。
這類GMAT邏輯題目是廣大考生認為簡單或無爭議的;
GMAT邏輯題第二類:對模型的有效性本身進行討論。
??
嚴格意義上,我們的簡單線性模型的函數表達式應該是:f(x)=b1X+b0+u,看到u項,很多有基礎的G友應該想起點什么了吧。我們要確定我們的假設模型是否有效,要用數據來測試模型(確定參數后),并將u值的分布,通過方差等方式來進行考核,根據u值的情況,確定函數模型是否有效,如果有問題,就要進行修模。
??如果我們把u項的現實意義重新思考一下,我們就發現它在邏輯中的重要性了。通常我們修模無非是幾種方式,比較常見的有:新增變量,自相關,時間序列。
舉個簡單例子:經常有網友問我關于“1930年前后的hotel地毯的品質”的邏輯題。其實用上面第二類的思路來看,該題就很簡單了。
??提干指出了事實:30年前的hotel的地毯品質比30年后的hotel的地毯品質好,作者推斷:30年前的工匠手藝比30年后的工匠手藝高。問如何weaken。習慣計量經濟的同學,會很清楚本題其實是要考慮影響該模型有效性的因素(也就是對u進行討論)。
??大家多掌握這些GMAT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