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3-11 08:10:14作者:佚名
2023年的醫保開始交費了,交費標準方面,在7月8日國家社保局發布了《關于做好2022年城鄉市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中有明晰規定,《通知》要求合理提升市民社保的籌資標準,人均籌資標準達到960元,其中,財政補貼標準人均新增3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高于610元;相應同步提升個人交費標準30元,達到每人每年350元。繼續從市民社保基金中劃出一定額度,用于城鄉市民大病保險資金,個人無需另行交費即可享受大病保險待遇,減少高額醫療費用負擔。
可以看出,國家的出發點是好的,借以為收取醫保的參保人承當更多風險和爭取更多的福利。不過,隨著個人交費部份再度下降30元,達到350元,不少人因而表示壓力很大,但是醫保是交一年,管一年,交費后若一年沒得病,這錢是不是就白交了呢?經過與參保人交流發覺,她們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疑慮。
第一,人們收取醫保的三大疑慮。
1、新農合交費逐年下降,交費壓力越來越大。
城鄉市民社保從最初醫保試點時的10元漲到現今的350元,確實讓不少人倍感交費壓力在逐年減小。并且,醫保在各個地區的交費不是全省統一的,350元是最低標準,有的地方遠超350元,例如福建是600元,江西南昌640元,蘇南徐州360元,四川成都370元,徐州410元。
因為收取醫保的多數為農戶或城鎮沒有固定工作、沒有收取員工社保的人,這部份人常常收入不高,也不穩定,例如農戶種糧一年出來收入可能也就1億元左右,日常開銷仍舊須要精打細算,醫保每人350元確實不是小數量,若一家四口人,每年就須要交費1400元,須要掏出一個家庭較大比列的收入來交費,交費壓力越來越大。
2、多數人身體素養較好,不易得病,交一年,管一年,一年沒得病,這錢就白交了。
雖然人吃五谷大米,哪有不得病的,而且得病入院的其實是少數,隨著生活水平逐年提升,大多數人身體素養還是比較好的。此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介紹,六年來第一考試網,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74.8歲下降到78.2歲。農戶因為時常下地干活,日常鍛練較好2023年新農合開始繳費了,加上農村飲食健康,空氣好,多數人年青時身強體壯,不易得病,年老后才積勞成疾。而醫保是交一年,管一年,所以年紀不大的人覺得自己身體好,交了一年不得病,這錢就白交了。
3、住院雖能報銷,但入院費用高,報銷后自己仍須要承當不少醫療費。
盡管入院才能報銷,但是報銷比列也在逐年提升,而且入院費用也在下降,有的普通發燒須要耗費兩三千元,報銷后自費也要幾百上千元,所以不少人能不入院就盡量不入院,一是省的麻煩,二是自己也須要承當不少費用。加上農戶勞作較忙,一些小病小痛自己就用土辦法對付了,頂多就是在通常醫院或診所瞧瞧,到大診所入院的比較少。
第二,參保人要曉得醫保的福利有什么,收取醫保的真正目的是哪些?
醫保參保人的心里話和疑慮有其無奈和有道理的地方,縱然值得理解,而且,你們要正確理解收取醫保的目的,收取醫保本質上不是為了應對小病小痛或普通發燒,最重要的是應對突如其來的大病,這一點誰都不敢保證,也就是給自己一顆強心針,倘若不幸生了大病,不得不入院診治,這么,醫保的報銷就是救命錢了。此前,我一個老家的親人不幸患上癌癥,在診所入院診治耗費了十余億元,報銷后自己只承當了三億元左右,盡管最終沒有挽回生命,并且也得到了較好的醫治,減少了不少病魔。
所以,實際上,收取醫保就是為了防治萬一,使自己安安心心生活,試想一下,假若沒有收取醫保,是不是會時刻提心吊膽呢?畢竟,目前我國入院報銷比列已提升到70%左右,部份地區報銷水平可能更高,基本可以覆蓋大部份人的入院費用。用320元買一筆幾萬甚至幾十萬的醫療報銷服務,是值得的。不能說交費后一年沒得病,就白交了。
另外,對于五保戶戶、殘疾人、建檔立卡的特困戶、復員軍人和因公犧牲的軍人家屬等,還有額外的交費優待,通常這幾類人群不用繳交醫保就可以享受待遇了。
第三,有人提出建議,醫保可這樣改進。
有人建議,醫保應完善個人社保帳戶,個人支付的資金當初沒使用的應累計到個人帳戶里,不應每年清零。另外對于本年度沒有使用醫保看病的,來年再交時應當像汽車保險一樣適當免除一點。其實即使國家補助了不少,人均籌資標準達到960元2023年新農合開始繳費了,但對于沒有得病使用的人來說,并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對此,你如何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注:本文部份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路,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刻后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給以刪掉,并同時向您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