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1-11 15:08:33作者:佚名
從事數字IC方面工作的就業途徑,以及就業崗位,比RFIC要多,這一點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

2. 然而微電子學就業前景,對于微電子專業的學生而言,去從事數字IC設計,特別是前端設計以及驗證方面留學之路,并不具備顯著的優勢,這一點我已在多種場合提及過好些回了。后續,我會于我的Live當中展開詳盡的闡釋(Live連接:你可能學了假的數字集成電路);。

3. 當然,微電子專業的學生,要是去做前端設計和驗證,一般而言,也不會存在很大的劣勢,然而,相較于通信、信號處理等整機相關專業來說,對于系統的理解,以及算法的認識,其中的差距,還是必須得予以承認的,不過,好在當下這些專業的學生,目光都聚焦在如何去和CS相關專業的學生爭搶飯碗這件事上,過來擠壓數字前端設計領域的人數并不多,不像我們讀書那個時候……(咳咳);。

一般而言,微電子專業的學生,在數字 IC 領域,有著明顯優勢的工作崗位,是那些和微電子本專業知識,即微電子器件、半導體物理等密切相關的后端設計相關崗位,一般而言,這些崗位的數量也不是很多。
第一個原因是,數字IC的文章更不容易成功發表,經費也更難獲得。正因如此,從事數字IC領域教學工作的老師們,在學校里的總體處于一種較為艱難的生存狀況。所以,數字IC相關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數量都比較少。此情形與就業市場對該領域專業人才的需求不相符。這并非是我國特有的本國的情形了,而是在全球范圍內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就連歐美國家的學術界,大致也是處于同樣類似的這種狀況 。

招生人數與就業需求不一致這一問題,算得上是個 bug,然而歐美國家的高校,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修正此 Bug。其一乃是大量的“授課型碩士”,這是將碩士培養當作一個項目來開展,依據市場需求進行培養。其二是各個專業方向導師人數的控制較為精細,防止出現有的方向人滿為患,而有的方向無人從事的狀況,各個研究方向的分布以及銜接相對合理。
7. 然而,和歐美國家相比較而言,我國的研究生制度正處在轉型時期,學科方向的劃分以及規劃實行的都是粗放型管理,所以并不擁有修復漏洞的能力,故而對于許多碩士階段一心想攻讀數字IC的同學來講,只能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所以并非是要思索你想要選擇什么,而是還得考量能不能選上的問題。

先說這么多微電子學就業前景,后面再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