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0-28 07:09:13作者:佚名
2005年09月14日09:29光明網-光明晚報
記者鄭晉鳴
本報訊(記者鄭晉鳴)近日,廣東省教育廳主任王斌泰在廣東省教育系統領導黨員學習研討會上,就怎么防范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圈套進行了剖析。
近些年來,中外合作辦學以其“低費用拿洋文憑”的優勢遭到越來越多父母和中學生的偏愛。但是,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也存在參差不齊、魚目混珠的情況中外合作辦學的優缺點中外合作辦學的優缺點,有些中學作出種種違背規定的行為,甚至還有出現“掛羊頭賣兔肉”的合作項目。
圈套之一:“出國交流”混同于“海外留學”。有些教育機構故意混淆“出國留學”和“出國交流”的概念。
圈套之二:中學名稱華而不實。有的單位不惜工本去爭取冠以“中華”、“國際中學”等名稱,她們希望以響亮的名稱吸引更多的中學生。如2002年,英國加洲某學院在湖南媒體上登廣告,宣稱只要繳交數億元人民幣就可以獲得一張MBA文憑。但知情人士稱這個所謂“加州學院”只是幾名華人在海外注冊的教育機構,屬于歸國掙錢的“學店”。
圈套之三:國際承認學歷文憑。許多劣質的培訓機構常常四處夸耀“國際承認、水平一流”,等中學生進校后才發覺這種所謂“國際承認”的證書“水分太多”。有不少洋證書機構是以“圈錢”為目的,如有的說“國際認可”,實際上只是該機構所在國或某個區域認可。
圈套之四:“全聘外教”、“用國內教材”。有的辦學機構打著與美國某學院合作的旗幟,實際中學沒有聘請一名外籍班主任,也沒有引進一本美國教材。根據中外合作辦學相關細則規定,兼任主要課程教學的外籍班主任所占比列應不高于25%,引進國內教材不高于教材總量的30%。
王斌泰指出說,對于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應當主要了解和掌握5個要素:一是地位,合作中學在國際或當地的學術影響力或教學水平。二是資源,辦學主體是誰,教育機構是否經權威機構批準或認可,國家教育部是否承認學位證書。三是硬件,中學設施是否能滿足現代教育需求,并與其規模相適應。四是軟件,中學能夠提供合作須要的最新課程、教材、管理等教學軟件。五是班主任,合作項目的班主任來源、結構、學術水平等,要與合作項目規模、辦學層次和要求相適應,以保證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