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1-18 20:14:49作者:佚名
#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
下午刷到這樣一個視頻:
父親節這天,母親一大早問爸爸想要哪些禮物,父親說,你送哪些都喜歡。
于是,母親便下樓了,回去的時侯抱著一袋花回去。沒想到父親立刻變臉了,說買這種花又不實用,讓他趕快去退了。
自己的一番好意,父親除了不領情,還被兇了一頓,父親委屈地哭了。
這個母親當時還拍了視頻發到網上。沒想到受到許多網友的質疑,說她這樣的行為,母親之后會用一生的時間來療愈童年的痛楚。
懾于壓力,第二天,那位父親作出了回應,表示自己早已和妻子道過歉了,孩子也寬恕自己了。
有一位網友一針見血強調,她不會真的認為自己做錯了,只是懾于輿論,不得不認錯而已。
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始終都是一個常年存在,但是解不開的困局。
觀念不同,自然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不同。父親認為,父母節給母親送花,這是一份孝心。而母親站在家庭支出上,勤儉賢慧才是她的價值觀。
所以,從這件事來看,從不同角度出發,雖然誰也沒有哪些錯。
在心理學上有個“個人構念論”。
意思是當事媽媽回應兒子送花被罵,一個人認知,是由過去的見識、經歷、思維、期望、評價等等產生的觀念當事媽媽回應兒子送花被罵,每次遇見相同或相像的場景時,我們習慣用往年的經驗做出判定。
為此,我們也沒有必要強硬去改變父親的一些陳舊觀念,雖然她們的觀念早已追隨她們幾六年,已經根深蒂固了。
收藏家馬未都有一次在節目上提及,他的兒子總愛從網上買東西。由于貪戀實惠,所以常常性買到贗品。
而每次媽媽開心給他展示自己買回去的東西時,他明曉得這是贗品,但沒有直接揭穿她,而是夸她真有眼光。
人之所以仍然依照他既往的經驗生活,那說明他對于這樣的生活形式是舒適的。
如同我們母親那一輩,總愛責怪現況,提起過去的辛酸史,你會感覺她們每晚負能量滿滿,但這可能就是她們宣泄內心不暢快,因而獲得新的動力的一種形式。
每位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每位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形式,尊重長輩觀念,就是最和諧的交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