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28 09:19:16作者:佚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劉素云、米春澤):1956年5月30日,中埃正式建交,埃及成為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國家。 今年是中埃建交65周年。 開羅大學孔子學院埃及方院長利哈布教授撰文《孔子學院見證中埃發展新篇章》。 全文如下:
開羅大學孔子學院位于埃及首都開羅。 開羅大學與北京大學合作共建的全球示范孔子學院。 2007年11月29日揭牌,是埃及及北非第一所孔子學院。 我從開羅大學孔子學院成立以來一直擔任副院長,后來擔任埃及院長至今。 14年來,我親眼目睹了開羅大學孔子學院和埃及漢語教育的發展,見證了中埃文化交流的快速發展。
1988年,當我高考選專業時,我想選擇漢語這門古老而神秘的語言。 我的家人都建議我選擇工程學,即使我學習語言,我也應該選擇歐洲語言,例如英語。 最終我堅持選擇中文,選擇了同樣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中國。 1990年,我讀大學三年級,去中國留學。 當時,中國正處于發展初期。 當中國人仍然依賴自行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時,埃及的街道上已經擠滿了汽車。 對我來說,當時的中國落后于埃及。 畢業后,我一直在埃及教漢語,致力于中埃教育交流。 當我培養的學生去中國留學時,他們不再抱怨交通不方便、買東西難,而只是說“這很難”。 很先進,很方便。”
如今,30多年過去了,中國發展取得了全面、開創性的歷史成就。 中國的發展經驗值得埃及學習,埃中不斷擴大的交往無疑將為兩國合作注入動力。 以孔子學院為代表的埃中兩國搭建的教育合作交流平臺,為雙方友好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為促進兩國文化理解和認同發揮了巨大作用。 可以說,我是埃及孔子學院和漢語教育發展的推動者和見證者之一。 經過多年共同努力,開羅大學孔子學院已成為埃及漢語教學和漢語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開羅大學,也是埃中教育合作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記得開羅大學孔子學院剛成立時,來學習漢語的學生只有30人左右,后來才發現,當時開羅大學孔子學院的學生只有30人左右。 現在,每年有3000名學生注冊。 開羅大學孔子學院已與埃及11個漢語教學點開展深度合作。 結合埃及當地學習漢語、了解中國的需求,不斷擴大合作規模、提升合作水平。 十年來,孔子學院為埃及及阿拉伯地區培養了數千名德才兼備的中國人才英語作文,涵蓋教育、商貿、旅游等各個領域。 孔子學院人才培養不僅注重量的發展,更注重質的提升。 我的學生詩雨在2019年“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中獲得全球冠軍,這正是開羅大學孔子學院的漢語教學成果。 表現。
除了教學成果外,開羅大學孔子學院還注重以考試促學習。 榮獲漢語考試國際、教育部中國外語交流合作中心評選的2017年“漢語考試優秀獎”和2020年“漢語考試優秀考點”。 考點標準化促進了埃及漢語教育的發展和中國文化的傳播,促進了申請獎學金來華留學人數的增加,從而有助于培養埃及本土漢語教師,打造埃及本土漢語教師隊伍。良性作用。 此外,孔子學院每年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活動,舉辦教學法研討會、本土漢語教師培訓研討會等活動。 可以說,開羅大學孔子學院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全球示范孔子學院的高標準和高要求,充分發揮漢語教學和文化交流的功能。
當前,孔子學院的發展和國際漢語教育都面臨新的挑戰。 將漢語教學納入埃及中小學教育教學大綱也給埃及漢語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 我始終堅信,孔子學院的發展必須適應本土化、服務當地本土需求,真正將漢語教育與當地語言學習需求相結合,開展多層次漢語教學,進一步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漢語專業人才。 孔子學院的發展也是兩國文化的展示和交流,是雙方積極參與教育國際化的重要體現。 開羅大學孔子學院將持續推動埃及與中國在語言、教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成為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
展望未來,希望我們不忘初心,繼續成為促進埃中文化交流、增進埃中友誼的積極力量。 我們也希望埃中雙方依然能夠共同努力開羅大學,共同譜寫友好關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