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27 17:13:29作者:佚名
“東京大學學術論文的生產力已經被清華大學超越,日本大學的研究能力大幅下降,日本與歐美的大學之間也存在差距。《日本經濟新聞》4日在頭版的顯眼位置發表了一篇文章,稱“日本的創新土壤貧瘠”。
這
《日經新聞》得出了由學術出版大亨愛思唯爾()和自然科學研究所( of )小泉秀教授進行的一項調查的結論,該調查計算了日本和國外209所大學的“大學創新創新指數”。該調查還對“學術論文數量”、“研究層厚度”、“被引用論文比例”和“每位研究人員的平均高質量論文產量”進行了比較。
其中,東京大學的數據暴露了日本研究機構的弱點。從2012年到2016年日本東京大學,東京大學的學術論文數量與10年前相比有所增加,并僅次于美國的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保持在世界前10名。然而,在同一時期,東京大學論文的生產率下降到第94位。“過去10年最大的變化是中國清華大學的崛起,”報告稱,“從2002年到2006年,清華大學在所有指標上都超過了清華大學,但10年后又被清華大學超越,競爭發生了巨大變化。"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名古屋大學教授天野浩( Amano)將原因歸因于“無法駕馭互聯網時代的東風”。在美國,隨著谷歌、等公司的快速發展,大學正在積極開展研究,以應對產業結構的變化。清華大學在前沿研究方面也處于領先地位,在人工智能(AI)方面的引用率位居世界前列,而日本大學在這場國際競賽中落后。
1989年,在時任首相中曾根康弘的倡議下,日本開始了一項國際生物研究計劃,資助日本研究人員,但申請條件是“必須與外國研究人員進行聯合研究”。在當年獲得政府資助的研究人員中,有27人獲得了諾貝爾獎。“現在幾乎沒有日本人獲得資助,”該項目負責人、東京大學特聘教授廣川信孝( )說,這意味著日本和海外研究人員合作的案例越來越少,日本無法獲得“最新見解”。特別是日本政府采用研究者競爭機制后,擔心工資不穩定的年輕研究者為了追求論文數量,更愿意寫容易產生成果的短篇論文。
報道稱,日本企業也沒有等待缺乏研究能力的日本大學。例如,豐田汽車公司( Motor Co., Ltd.)已投資5000萬美元與斯坦福大學( )和麻省理工學院( of )進行聯合研究,以開發用于自動駕駛的AI技術。日本文部科學省的一位官員感嘆道:“日本企業已經不關心日本的大學了。對此,豐田表示,“正是美國的大學站在了世界科學研究的頂端。文章還說,過去10年,日本迎來了諾貝爾獎的高峰期留學之路,但危險性卻急劇增加。大學和研究機構應該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日本東京大學,振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