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26 20:08:21作者:佚名
如果說“思賢見賢自省”是“見己”的一種方式,那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實現“見世面”的一種方式。 腳步衡量認知的邊界。
上海紐約大學依托紐約大學全球教育體系下的優質教育資源,通過Study Away項目為學生提供接觸世界、豐富人生經歷、塑造全球視野的機會。
紐約大學在全球六大洲15個主要城市建立了3個學位授予校區和12個海外學習中心。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需求和學術興趣選擇出國留學的城市和教學地點。
如今,海外學習已成為上海紐約大學四年制本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個學生都需要前往上述任一地點完成一到兩個學期的學習。
負責學術事務的副教務長約翰說:“我們使命的核心是提供世界一流的文科教育,而出國留學項目也符合這一理念。 我們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從中受益。 他們至少有一個學期的時間去融入另一個國家。 文化,深度體驗當地風土人情。”
在當今互聯的世界中,他相信出國留學經歷可以讓學生有機會看到并開始理解不同的思維和做事方式。 “我們希望學生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體驗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這是個人成長的唯一途徑,也能幫助他們拓寬知識的邊界。”
近日,兩位來到上海的紐約大學學生和兩位出國留學的上海紐約大學學生講述了自己的海外交流經歷。
姓名:馮嘉琪紐約大學學費,紐約大學 2024 屆畢業生
專業:經濟學和心理學(雙專業)
家鄉:中國北京
海外學習地點:上海紐約大學
您為何決定到上海紐約大學留學? 你希望從中得到什么?
我來上海紐約大學留學主要是因為這里實習的機會非常多。 上海的一家風險投資公司給了我實習機會,紐約大學全球教育體系的高度靈活性讓我能夠平衡工作和學習。 我來自北京。 在來上海紐約大學之前,我從未在上海生活過紐約大學學費,但我仍然愛上了這座城市。 北京和上海同屬中國,但兩個城市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卻截然不同。 我喜歡上海的天氣和風景,喜歡這座城市充滿生機的活力。
在這段經歷中,有沒有什么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時刻? 您遇到過哪些挑戰?
我想最激動也最具挑戰性的一段時光一定是我擔任留學項目助理(SAPA)的時候。 那時,我“強迫”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我是一個內向的人,總是花很多時間在工作和學習上。 但我想深入融入上海紐約大學,所以我申請了這個職位。
對我來說,這絕對是一個挑戰。 作為一名學生,我必須領導文化研究、語言研討會和其他項目。 要求的技能包括社交、主動與他人接觸等,這些都是我不太擅長的。 然而,隨著我不斷挑戰自己,我結識了很多朋友。 如果不是因為我在 SAPA 的角色,我可能永遠不會和他們聊天。 我的演講技巧也得到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我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上海,領略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您建議同學們如何充分利用出國留學的機會并從中收獲更多?
除了學業方面的考慮,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城市也很重要。 我認為出國留學的本質是探索和體驗,接觸完全不同的人和文化。 記住,你一定要幸福! 果斷結交新朋友,對活動保持好奇心,嘗試新事物!
名稱: 紐約大學 2024 屆畢業生
專業:國際關系
家鄉:美國紐約
海外學習地點:上海紐約大學
為什么選擇到上海紐約大學留學?
我之所以選擇國際關系專業,是為了有機會出國旅游。 我期待體驗新事物和學習語言。 我聽說中文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 如果我以后想學中文,我最好現在就開始打基礎。 綜合這些因素,我最終選擇了上海紐約大學。
在這里,我有機會沉浸在完全不同的氛圍中。 每天學習和練習漢語的同時,我還可以不斷探索,在課堂上認真學習,聽取別人的意見。 來上海之前,我對中國的地理和政治幾乎一無所知。 我是一個十足的“新手”。 我在課堂上聽到和學到的許多不同的觀點深受啟發! 這里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新的。
在上海學習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上海紐約大學的大家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一直在努力融入這里。 我參與的很多活動都源于上海紐約大學——出國游學、蘇州旅游、學習中國書法以及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 我從來不孤單,總是有一群朋友陪伴我,我也積極參加定期的俱樂部會議。 我的室友非常友好,我真的希望她能好起來。
參加上海紐約大學原創音樂劇Show(音樂劇真人秀)對我來說也是一次難忘的經歷。 一開始我真的很依賴其他參加表演的同學,他們給了我很多幫助。 如果沒有他們,我可能就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圈里,只和同樣出國留學的人相處,不接觸其他圈子。
我還學會了騎自行車! 說起來不好意思,但我也想挑戰一下自己。 畢竟,騎自行車是一項非常有用的技能。 我一直相信先苦后甜。 第一次騎自行車相當困難,還受了3次傷,但我沒有放棄! 現在,我已經是騎自行車的專家了。
最具挑戰性的時刻是什么?
在上海的第一天甚至第一周對我來說并不容易。 大家都告訴我,只要下載了淘寶、美團、微信、支付寶,就萬事大吉,一切都可以在網上解決。 但當時我無法開設賬戶來使用這些軟件。 來上海的第一天,我只是想吃點東西,但是一整天過去了,我什么也買不到,什么也用不了。 我不會使用地圖軟件,我不知道哪個地圖軟件值得下載,我不知道便利店在哪里。 我真的不知所措,那是一段非常非常困難的時期。 直到第二周、第三周我才終于用上了支付寶。
我知道作為一個外國人,在異國他鄉肯定會受到和本國人不同的待遇,但我還是感覺很不舒服。 即使當我騎自行車去學校或乘火車時留學之路,我也能感覺到別人的目光在我身上。 有些人很友好,有些人則沒有明顯的態度。 但他們不會把目光從你身上移開。 其實我覺得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和孩子們相處。 他們會試著跟我說英語,這真的很可愛。
上海紐約大學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彌補了校外其他人異樣的目光所帶來的不適,轉移了我的注意力。
您如何建議學生充分利用出國留學的機會?
充分利用機會。 即使您有點害怕或害怕,也要知道您并不孤單。 有很多人和你有相似的經歷,你們都可以成為朋友。 此外,出國留學的時間也是有限的。 只要不是太瘋狂的想法,我都建議你付諸行動! 積極點。 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享受旅程,而不至于在團體之外感到孤單。
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一種祝福,當作與他人互動的機會,你的留學時光將會變得難忘。 這需要你付出一些奉獻,但這也是個人快速成長的時期。 這里很可能沒有人了解您、您的過去和文化背景。 你可以從頭開始,為這個領域注入新鮮血液。 所以,盡量多做一些吧!
姓名: 劉成春,上海紐約大學 2024 屆畢業生
專業:主修互動媒體藝術,輔修世界歷史(綜合人文)
家鄉:中國重慶
留學地點: 柏林
您在選擇留學地點時考慮了哪些因素? 您期望從中體驗到什么?
我真正想要的是通過這次留學經歷更多地了解自己,探索世界,感受自己的成長。 我想沉浸在完全不同的文化中,被陌生的語言包圍,結識新朋友。
其實我原本打算去紐約和阿布扎比,但在申請截止日期前十天,我改變了主意。 根據我的學業進展,我寫了未來兩年的課程規劃大綱。 我問自己,我真的想去紐約和阿布扎比嗎? 還是因為別人都選擇了這條路,而我只是隨波逐流? 我查閱了歐洲各個留學中心的相關信息和要求,發現柏林開設的一些課程也符合我的學業計劃。
在這段經歷中最難忘的時刻是什么?
柏林這座城市本身就讓我難以忘懷! 我在這里學習、生活,我真切地感受到用心感知這座城市已經成為我學習的一部分。 課堂上,我們會了解柏林的歷史、文化、藝術等,了解這座城市的過去和現在。
我們參觀了很多博物館,看了很多展覽,特別是在德語課上,我們了解了很多當地的文化。 這讓我感覺自己真的生活在這里,而不僅僅是一個“過客”而已。
我感受到了柏林的核心和活力。 我原本以為是人塑造了城市,后來發現城市也塑造了居住在這里的人。 如今,柏林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對這座城市產生了共鳴,它真的很神奇! 這是我在留學中得到的最大的驚喜,也是我最喜歡的地方。
您遇到過哪些挑戰?
在異國他鄉平衡學習、生活和旅行并不容易。 我主要把課程安排在周中,這樣緊張的日程安排就可以讓我在周末去旅行。 然而,旅行總是伴隨著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 對我來說,在探索柏林和處理問題的同時平衡學業壓力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我愿意接受挑戰并享受自己。
對于選擇出國留學的地點并充分利用機會,您有什么建議?
首先,不要想太多,去做吧! 這個建議聽起來可能很隨意,但畢竟出國留學項目是一件嚴肅的事情。 正因為如此重要,所以才不要留下遺憾。 好好規劃,在滿足基本學業要求的基礎上,跟隨自己的內心,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地方。
另外,不要期望太多。 期望越高,你就越不能以平靜的心態對待這段旅程,順其自然。 快樂的時光會讓你的幸福加倍。 當你遇到困難時,少問“為什么會這樣?” 也能讓您更好的體驗體驗。
姓名:上海紐約大學2024屆畢業生
專業:金融(商業與金融)
家鄉: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留學地點:紐約大學阿布扎比校區
為什么選擇阿布扎比?
我對阿布扎比的商業前景很感興趣,想了解當地的文化。 天氣也很好。 中東似乎位于世界的中心,我想去那里參觀。 從各個方面來說,它都有我想要探索的一切。
阿布扎比校區為出國留學的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支持。 學校希望大家能夠來到阿聯酋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 為很多活動提供長期贊助,帶學生了解阿布扎比文化、游覽迪拜、去阿曼看沙漠,讓大家盡可能多的體驗。
阿布扎比校園為學生提供了如此多的絕佳機會,這真是太棒了。 在其他學校難以開展的科研項目在這里幾乎可以實現,而且對個人項目也提供資金支持。
課堂體驗也很棒。 本來我還擔心課程太難,沒有時間去旅行。 不過《心理學導論》課程難度較大,需要大量閱讀。 不管工作量有多大,我都能按時完成。 阿布扎比的環境注重成功。 我很高興能在班上取得好成績。
對于充分利用出國留學的機會,您有什么建議?
我覺得選擇紐約校區或者阿布扎比校區比較好。 當然,參觀NYU的學位授予校園很有趣,但未來的發展還是有一條主線的。 未來想往哪里發展? 美洲、歐洲、亞洲還是中東? 我認為去兩個關系不密切的大陸留學沒有多大意義,因為這樣做只能讓你看到一個膚淺的景象,無法真正深入地了解當地。
出國留學時,在校園里與當地人互動很重要。 通過它們,你可以從很多獨特的角度了解當地的風景,這也是適應當地生活的明智之舉。 我覺得我們應該多交一些當地的朋友,體驗一下當地的文化,出去走走,在城市里漫無目的地閑逛,尋找小吃。
強烈建議大家走出校園。 雖然學校會盡力打造完整的留學體驗,但它無法取代城市本身能給我們帶來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