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 />
更新時間:2021-07-28 05:57:16作者:admin2
??宇宙深邃,太空飄渺,令人神往。古今中外,人世間多少神話故事、科學幻想,期望有一天人類能“上九天攬月”,移居到那美妙的“天上人間”。
自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人類先后向太空成功發射了各種衛星、飛船、探測器,并順利地登月。
??科學家們預計,人類移民太空已為期不遠了。
太空港
21世紀初,人類將在近地軌道、圍繞月球和火星軌道,以及在地月系統中的自由點上陸續建成空間港,作為空間客運的轉運站。其間將有巡天飛船常年巡回飛行,又有轉運飛船像駁船一樣在空間港與巡天飛船之間接貨物和人員。
??當近地空間港和火星空間港建成成后,便形成一個完整的航天運輸網絡。人類如要長期地居月球、火星和空間港上工作、生活、定居,必須不依賴于地球而開發完全能自給自足的生物圈,并建成立初期前哨站和基地,形成開發太陽系的完整系統。
太空橋
21世紀,人類將進一步發展空間技術,開辟通天路,架設星際橋,實現開拓天疆的偉大理想。
??通過降低將有效載荷運輸到軌道上的費用,把載人和載貨的任務分開。運貨仍采用大型運載火箭;載人則采用有翼天地往返運輸系統,使其全部能重復使用。其中,人們將要創造出具有多種優良性能如應急、機動性良好的空天飛機,可以水平起飛、水平降落。設計方案有X-30試驗機(“東方快車”)、霍托爾、森格爾等。
??
太空發電廠
目前,一些國家正在醞釀一項解決地球能源危機的計劃棗建造太空發電廠。太空發電廠由兩部分組成:太空部分——太陽能發電衛星,地面部分――接收電站。用火箭將太陽能發電衛星發射到空間軌道上,發電衛星在太空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通過微波傳送到地面接收電站,再向用戶供電。
??
太陽是個巨大的能源庫,太陽輻射發出巨大的能量。由于地球有層“厚厚的外衣”,射向地球的太陽能大部分都被吸收掉了。因此只有把發電衛星發射到空氣稀薄的外層空間軌道上去,才能充分地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1992年,日本宇宙科學研究所制造了一顆小型太陽能發電衛星,其外形為三角柱形,設計輸出功率為1萬千瓦,衛星軌道高度為1000千米。
??發電衛星上安裝有送電天線和由非晶硅組成的板狀太陽能電池陣,每2小時繞地球一周。當衛星運行接近地面接收天線時,立即發射頻率為2450兆赫的微波,并把微波集成一股射向地面接收天線。
據美國國防部防衛尖端技術研究計劃局新近透露,美國打算在2000年前后向空間發射5~16座100千瓦級的小型核電站,并進一步研制供給宇宙基地能源的大型核電站。
??
太空加油站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核工程學專家預測,今后在太空飛行的航天器將可以在月球和木星上的聚變燃料加油站灌滿油箱。因為聚變能不僅作為太空飛行器的動力,而且也可作為軌道航天器站的動力。木星和月球上有大量可用于核聚變的元素,如氘和氦。
??月球上將建造第一個加油站,為航天器飛往火星途中“接力”。
太空工廠
人類在太空建造永久性建筑日益成為可能,太空工廠將列入第一批太空建筑。由于脫離了重力約束,在高度真空的特殊條件下,太空工廠將成為制造某些地球上不能制造的稀有產品的理想場所。
??由航天飛機把原料送往太空工廠,或者利用太陽系各行星中的資源,制造加工成所需的產品后再運回地球。因為太空不存在冷熱對流、濃淡、沉淀等現象,所以太空工廠制造的藥品比在地面上制造的純度至少高5倍,制藥的速度快400倍。
太空農場
美、日、歐在21世紀的太空計劃中,將“植物在密封太空艙內進行長期實驗”列為重點研究項目,并正在設計太空農場。
??科學家認為,太空農場可能建成球冠狀,利用其外面可以轉動的反射鏡調節室內溫度,從而使植物處于像地球上的生長環境一樣。
科學家對從月球上取回的土壤進行了分析,認為只要略加改造即可用來作為太空農場種植莊稼的土壤。同時,還可用來提取氧氣和合成水分,以供“太空人”生活之需。
??
太空農場種植莊稼,無需除草和噴灑農藥,所以沒有污染,生產出的蔬菜和水果非常潔凈。另外,太空農場全部是自動化作業,只需在“控制室”操縱按鈕,即可對作物進行全面管理。
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上有一個太空溫室,面積約為900平方厘米,播種了數十粒不同品種小麥的“太空種子”。
??在太空失重條件下,播種的小麥可望在70~90天后成熟。在這個封閉的太空溫室內,松土、澆灌等所有農活均是在宇航員控制下由機器人自動操作完成的。
太空賓館
21世紀,太空將會成為人類的又一旅游勝地。日本清水公司與美國貝爾和特羅蒂公司的專家設計了一種太空賓館,它將處于地球上空450千米的高度,形狀猶如直徑140米的大型游藝場,房間可供大約100 名旅游者住宿。
??為避免太空旅游者因失重而產生不舒服的感覺,太空賓館將每分鐘自轉3圈,從而產生類似地球的引力。美國航天專家認為,由于宇宙航行非常安全,參加旅游的人不一定要有運動員那樣的體魄,只要經過一般的體格檢查,體能達到一定狀況就可以了。人們完全可以期待有朝一日可以像出差到外地一樣收拾簡單的行裝,穿上宇航服,搭乘航天飛機到太空遨游,入住太空賓館。
??
太空生態實驗艙
美國宇航局為了配合星際探險計劃,與波音公司合作研制一種名為“太空花園”的實驗性太空艙。這種新型的太空艙,實際上是一個控制生態的“生命維持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將種植諸如橙、棉花和糧食等植物,為太空人提供食物、飲用水,回收他們排出的二氧化碳及糞便。
??科技人員還將采用小球藻系統排除二氧化碳,制造氧氣,使空氣保持新鮮。如遇緊急情況,空氣和水可以自成系統,分開使用。太空花園設有引力相對較弱的“運動區”,供游人們盡情從事“太空運動”。
太空城市
由于世界人口急劇膨脹,地球變得越來越擁擠,于是科學家們提出了建立太空城的設想。
?? 美國科學家擬建的太空城,一種設計方案是一個旋轉的圓筒,圓筒的一端對著太陽,另一頭為半球形,一座半徑為100米、長為4000米的圓筒太空城可容納大約1萬名居民。 另一種設計方案是輪狀的、供中心旋轉的太空城,太空城的整個直徑2800米,輪圈本身的直徑為300米,輪的外緣是太空城的地面,輪的內緣是太空城的頂部,“屋頂”由透明的材料做成天窗,陽光從天窗射進來,經過調節,使太空城明亮且溫暖如春。
??
科學家們一致認為:人類移居太空不再是虛無縹緲的幻想,人類大規模移居太空已為期不遠。飛出地球去,天上有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