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0-16 11:14:05作者:佚名
自從初次留學歸國之后,我在加拿大的日常瑣事便成了家人們以及親友們最為關注的議題之一。諸如“加拿大日子是否艱難?”抑或“加拿大收入是否豐厚?”之類的疑問,總是層出不窮?,F在加拿大生活費用,我就來詳細剖析一番,究竟是中國還是加拿大,哪個地方的生活負擔更為沉重。

時常在新聞報道中見到:某些北京或上海的有錢人前往加拿大大量購置豪宅,其消費行為迅猛程度,如同在菜市場購買青菜一般。社交平臺上傳言:加拿大知名品牌的服飾和手袋持續降價?跨國購物顧問也聲稱:加拿大的食品品質優越且價格實惠?但加拿大的物價真的如此低廉嗎?
我在溫哥華居住了四段時間,能夠鄭重地告知各位:在加拿大這邊,某些商品的價格確實非常低廉,另一些則高昂得驚人!我的家人認為,我這樣說明也是十分實在的。

我曾經游歷過加拿大境內多個不同規模的城鎮,在中國境內也探訪過不下二十個南北方城市,了解到,中國與加拿大在消費成本方面的顯著差異主要體現在城市之間的水平落差。在加拿大,主要都市之間的生活開銷差別并不懸殊,而在中國,北京上海等頂尖城市和部分其他一線城市在生活成本上形成了非常顯著的對比。因此我們首先要確立一個參照依據:我的分析對象僅限于聲名顯赫的都市。諸如加拿大的溫哥華、多倫多和蒙特利爾,還有中國的北京、上海和廣州,都屬于這個范圍。
先從飲食角度談談,作為一個在溫哥華的北京人,我就拿這兩座我最了解的城市來做個對比。

溫哥華的蔬菜價格比北京高出很多倍,這個現象在加拿大全國范圍內都很常見,特別是在餐館,有時候一道素菜的價格會超過一道葷菜。相比之下,溫哥華在肉類方面則具有明顯優勢,因為加拿大肉制品的價格基本保持一致,并且有嚴格的“優質肉”和“普通肉”分類,很多肉類還是有機養殖的。蛋奶制品價格方面,溫哥華確實令我這個來自北京的人非常興奮,品質和價位都十分實在。
而且溫哥華的商品選擇極為豐富,不僅日常飲用的奶制品和豆制品種類繁多,連辣椒醬、腌菜、醬豆腐以及各種調味香料也是應有盡有。當然,我們這些考慮都是針對家庭烹飪時在超市購買的情況,假如你想去餐館用餐,加拿大的人力成本與北京相比要高出不少,外出就餐的花費會相對昂貴一些。根據統計,溫哥華外出用餐每頓大約需要15加元,相比之下,北京每頓的平均消費為60元。

第二個對比要注意。中國和加拿大存在文化區別。加拿大年輕人穿衣不崇尚名牌,普通衣物搭配得當也能展現風格,大家更注重比較誰搭配更出色。亞洲國家包括中國,年輕人對奢侈品的競爭確實給家庭造成經濟負擔。以溫哥華眾多大型商場為例,$10至$30加幣可以購買到合心意的服飾,包括上衣與下裝,款式稍顯講究的衣物價格則介于$60加幣與$90加幣之間。
要在北京購入一件稱心的服飾,最低花費需達150元人民幣,而品質與款式俱佳的衣物加拿大生活費用,價格通常在500元人民幣以上,甚至更高。有些商品在中國市場的售價,顯著高于加拿大同類產品的價格,以COACH手袋為例,在加拿大該品牌的專賣店時常有促銷活動,偶爾還會疊加優惠,溫哥華地區分布著數量眾多的購物折扣中心,這些折扣店對輕奢品牌提供的大幅優惠留學之路,使得最終成交價大約在100到300加元之間,反觀中國,購買COACH手袋的價格通常需要4000到6000元人民幣,有時甚至更為昂貴。

住房方面,溫哥華和北京情況類似。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2016年報告指出,該國15座主要城市里,有9座房價出現明顯上漲,溫哥華是漲幅最大的城市之一。國內方面,北京、上海、廣州的房價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依據中國各城市2015年12月房地產市場的平均價格,一個人購房平均需要付出長達87年的努力。而市場研究機構在今年1月公布的年度《國際住房負擔能力調查》表明,在溫哥華,一個人不吃不喝需要儲蓄12年才能購置首套房產。盡管加拿大購房享有較低利率這一潛在好處,但在購房方面,中國和加拿大實際上處于相似的境地,彼此之間并無顯著優勢。
當然,一個不容忽視的議題,便是我國與加拿大兩國在收入層面的區別。據我國于2015年初披露的數據,2014年全國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金額為28844元人民幣。其中,上海、北京以及浙江省的城鎮居民,2014年的人均收入超過了4萬元,換算成家庭總額,便是8萬元人民幣。加拿大當前各領域工作人員的周均報酬為928加元,折合年入48,250加元,若以家庭為單位,一對夫婦的總收入可達96500加元,減去地區差異產生的20至30百分比的稅款,家庭最終年收入為72375加元在加拿大,緩解生活負擔的關鍵并非花費的數額,而是收入是否穩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