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0-04 20:07:18作者:佚名
嘉賓
馮慧華,任職于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留學之路,擔任該學院副院長職務,同時也是一名教授,擁有博士學位,并且具備指導博士研究生的資格
李繼英:計橋升學研究院高級咨詢師
李繼英:

機械學科屬于工科學科門類中規模較大的分支,具有悠久的學科歷史,涵蓋多個專業方向。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文件,機械學科下的具體專業包括機械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車輛工程和汽車服務工程,共計八個一級學科。
機械類專業所產生的社會價值
馮慧華:
機械領域在國家的整體經濟構造中占據著核心地位,屬于能顯著促進社會物質財富增長的學科門類,這類學科能直接提升生產與生活的品質和效能,而機械學科則是所有工科領域中最為關鍵的基礎學科和核心組成部分,具備扎實機械知識的學科是頂尖工科院校的重要標志和必備標準列舉一些日常可見的家用電器的內部運作方式,涉及機械傳動和動力系統。例如,我們常用的私家車、公共汽車以及貨運卡車,還有連接城市的高速鐵路和列車,乃至航空領域的飛行器推進技術和控制裝置,這些都屬于機械工程的應用范圍。軍用裝備領域,諸如槍械彈藥、火炮系統、裝甲載具,以及艦船上配備的導彈等各式武器及其發射系統,均屬于機械工程的專業范疇,其應用領域極為寬廣。本院專注于激光微納制造技術,其精細程度已超越人眼可見極限,然而這項技術對于國家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這同樣是我們機械學科所研究的范疇。

北京理工大學的機械與車輛學院
的發展和專業設置
馮慧華:
北京理工大學最初為1940年成立的延安自然科學院,機械與車輛學院則源自1943年該學院的機械工程系機械工程專業,其設立初衷是為國家培養工業建設領域的專業人才。1948年,機械工程系隨華北大學工學院遷至北京,1955年啟動研究生招生工作,1998年成為中國首批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我們另有一個分支學科是車輛工程學科,該學科成立于1950年,2002年車輛工程學科與制造學科合并組建了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從師資規模、專業門類、學生規模以及科研投入、科研設施等各項指標衡量,這所學院都是北理工規模最為宏大的學院。

現有六個招生學科,具體包括車輛工程學科、裝甲車輛學科、能源與動力學科、機械學科、工業學科、智能制造學科。智能制造學科是新設立的一個交叉學科,本年度首次招收學生。此外設有機械學科的全英文授課試點班。這六個學科均具備顯著特點,其中車輛學科、裝甲車輛學科和機械學科是國家級特色本科學科。這四個專業,即車輛工程、裝甲車輛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機械工程,已經進入了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之中,這個計劃是國家層面實施的一項極為重要的教學改革項目,它們是該項目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支撐。
國際化率非常高
馮慧華:
本院大學生中,接近半數擁有出國背景,在同類工科院校里位居前列,表現突出。畢業生群體中,三分之一選擇出國繼續學業,三分之一在國內深造,不足三分之一直接步入職場。也就是說,將近七成的學生,借助不同途徑實現了繼續學習,深造程度相當高。
新專業——智能制造工程
馮慧華:

馮慧華:依據《中國制造2025》,咱們的人才培育制度也推行了若干調整。比如針對智能制造與精密器械領域的人才需求,咱們著重加強了機械學科、傳統機械學科的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等知識結構的訓練,并融入了控制、電力等學科內容,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滿足更寬廣的人才市場需要。我們多次重申機械是本領域的基礎,若大數據智能制造脫離這一根基,缺少學科支撐,未來人才培養將面臨困境,但我對學生仍抱有信心。
智能制造工程學科去年經教育部批準備案,今年正式啟動招生,我們打算每年招收三十名學生,培養方案將全面革新機械工程專業,在機械工程核心課程的基礎上,整合計算機學院、自動化學院的教學力量和優質資源,引入新工科的前沿跨界跨學科工程理念,致力于培養具備復合能力的工程領域杰出人才,誠邀有志者報考該學科。
學習機械要求哪些潛質?
李繼英:

從報名這個方面來看,新高考里機械工程這類學科必須選物理,數學和物理的基礎一定要扎實。孩子要是參加了某些活動,可以再留意一下自主選拔、綜合評審,這樣我們的選擇就更加多樣一些。
馮慧華:
如果數學和邏輯功底扎實,同時動手操作能力突出,并且具備良好的立體構造思維能力,那么就屬于相當優秀的人才。
我特別重視的是學生具備較強的意志品質,以及做事的恒心,這是國家未來培養掌握精湛技藝的專業人才所必須具備的條件,誠邀各位考生申請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